娛樂圈向來都是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長情的粉絲很多,但是無情拋棄偶像,另覓其他的也不少。

但是有一個羣體,一直以來都是受人尊敬的,這羣人被稱爲“老戲骨”。

如今活躍在熒幕上的老戲骨實屬不多,大多都是戲癮犯了,出來戒戒癮,但也有一直癡迷拍戲的,劉佩琦算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聽到劉佩琦可能腦子一楞,覺得似曾相識,但印象卻有點模糊,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爲這個老戲骨,偏偏喜歡演小人物,喜歡琢磨不一樣的角色。

他可以是張藝謀《歸來》裏的劉同志,也可以是《大宅門》裏讓人又愛又恨的白三爺,更可以是《那年花開月正圓》裏,“娘娘”孫儷的養父周老四,《白鹿原》上最具智慧的朱先生。

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喜歡琢磨小角色的劉佩琦。

01

劉佩琦,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兒,1958年生於海淀區。

小時候的劉佩琦特別迷戀武術,5歲就開始練武術。

家裏尋思着不能一直練武啊,學還是要上的,於是練了7年的童子功的劉佩琦12歲開始學習跳舞。

20歲那年,發着高燒,還在舞蹈室跳舞的劉佩琦,突然對着鏡子自嘲了起來:“就您長這副尊容還蹦躂什麼,趕緊轉行吧。

大長臉,方方的腮幫子,小眼睛確實其貌不揚,但好在人心態好,1979年,憑藉着自己紮實的舞蹈功底,考入瞭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還憑藉着自己的本事,當了班長。

大學這4年,劉佩琦認認真真的學話劇,本以爲畢業後能分到一個好的話劇團。

可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緣分這東西說來也奇妙,偏偏畢業前,劉佩琦戀愛了。那個時候學校可是禁止戀愛的。

1983年,眼看着同學都被分到北京各個話劇團,土生土長的劉佩琦卻被分到了新疆, 作爲懲罰。

以前快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只有眼前茫茫的戈壁陪伴着自己,這讓劉佩琦苦不堪言。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2年後,劉佩琦幸運地被調回了北京,成爲了“北漂”。爲此同學們還笑話他,說他是一代北漂。

回京後,日子也不好過,房子年久失修,一遇到下雨頗有“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意境。

再加上那時候還沒穩定下來,身上只有5分錢的他,只能步行十多公里到老師同學家裏蹭飯。

02

一天像往常一樣,劉佩琦蹲在北影廠門口尋求機會,正好陳強陳佩斯父子當時正在籌備一部電影《二子開店》。

沒抱希望的他去報了名,沒想到不僅被選上了,還給開了一天5塊錢的戲籌。

這是劉佩琦人生第一次在熒幕上露臉,雖然只是個配角,但是他挺開心的,那一年他27歲。

就這樣他每天都在北影廠跑龍套,整整跑了6年。

03

直到1991年,劉佩琦遇到了張藝謀。

當時張藝謀準備拍《秋菊打官司》,要找一個人演鞏俐的丈夫王慶來。

那個時候張藝謀已經憑藉着《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成長爲一個大導演了,能夠被張藝謀相中,劉佩琦是沒有想到的。

於是爲了貼合角色,他特地跑到農村體驗了一個月的生活,還細心的學了陝西話。

開拍的時候,他雙手往袖子裏一插,蹲在一羣農民堆裏,是那麼的自然,誰也看不出他是北京來的演員。這讓張藝謀都爲之驚訝,很喜歡這個認真的演員,於是原本定的只有一場戲份,硬生生給加到了七場。

04

《秋菊打官司》之後,他又在片場到處跑,接角色。

直到1996年,這一年是劉佩琦爆發的一年,這一年他憑藉《離開雷鋒的日子》拿下雙料影帝,這一年他38歲。

《離開雷鋒的日子》是他繼成名作《無悔追蹤》之後第二次擔任主角,只不過前者只是讓他出名,後者則讓他名聲大噪。

當時這部電影打破了雷鋒系列零票房、零包場的記錄,創下96年票房3000萬的歷史。

至此,他的17年龍套生涯終於結束了,拿到雙料影帝的他終於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戲了。

同年,他被調入中國國家話劇院,成爲國家一級演員,這一路走來真的是苦盡甘來。

05

2000年,《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找到他,希望他能夠演個前半生紈絝,年老時剛烈的白三爺。

這一次和他搭戲都是好演員,諸如陳寶國,斯琴高娃等等,可是沒想到劉佩琦開始就給推掉了,說自己之前演的都是小人物,你讓我突然演個富貴人家的子弟,覺得不適合。

可是郭寶國卻很堅決,爲了他這個白三爺,臨開拍4年前就“三顧茅廬”,架不住老郭熱情的劉佩琦終於答應了下來。

最終,一個精明,讓人恨得牙癢癢的白三爺出現在了熒幕上,沒想到第一次演反派的劉佩琦這麼的成功。

這一年,《大宅門》火了,拿下了2001年央視收視年度總冠軍,人們也記住了那個八十歲高齡,替侄子赴死的白三爺。

06

現在看來,連郭寶昌這樣的導演都拒絕,可見劉佩琦對於小人物的癡迷程度有多深。

他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有劇組找我演皇上,演雍正,說什麼劇本怎麼怎麼好,片酬怎麼怎麼高,資金還很雄厚什麼的,但是我說我實在對不起,你要我演劉備,演曹操,演魯迅都不可能。

他甚至還說,自己很在意觀衆,如果觀衆不認同,自己就要反省,即便是再好的戲,也要自我批判,爲的是下一次提高觀衆的欣賞品味。

這樣對劇本負責,對觀衆負責的演員,真的是讓人敬佩。

有人曾問劉佩琦,什麼時候纔是退休之時,他這樣說到:

我們這一行,直到我一直在往上爬,爬到連翻身都是奢望的時候,連喝水喫飯都是不可能的時候。因爲我太喜歡。我太喜歡舞臺、銀幕、屏幕。

07

對拍戲認真的劉佩琦,生活中還是一個體貼的丈夫。

1990年,也就是《秋菊打官司》開拍的的前一年,劉佩琦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孟天驕。

初見孟天驕,劉佩琦就喜歡上了這個感性的女孩子,而且兩個人愛好是那麼的相似,都喜歡《紅樓夢》,她都喜歡張藝謀的電影,而碰巧他演過張藝謀導過的片子。

久而久之,孟天驕也發現這個人不僅踏實,而且細緻體貼,對他芳心暗許,非他不嫁。

但是醜媳婦總有見公婆的一天,見到孟天驕母親的第一眼就被否決了,她覺得混娛樂圈的人都太浮躁,拿感情當兒戲,所以堅決不同意二人成婚。

後來二人分了手,劉佩琦也在劇組談了個演員女朋友,可是他一刻都忘不了孟天驕,於是他開始順從自己的心意,重新追回孟天驕。

最後,孟天驕從家裏偷出戶口本,二人悄悄地才把婚給登記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跑龍套的他是非常辛苦的,妻子看在眼裏,毫無怨言,這給了劉佩琦很大的動力。

他也特別疼愛自己的妻子,劇組裏的人經常調侃他一有錢就給太太買衣服,對自己卻是節省很,他總是頭一仰“咳,也沒老買”。

成名後,記者問他,你覺得你是一個體貼的丈夫嗎?他低下頭,想了一會兒,表情十分認真的說,“我覺得是”。

08

隨着二人日子慢慢好起來,對妻子體貼入微的劉佩琦一有空就回家,給妻子做飯,他做得一手好菜,甚至連孟天驕都忍不住稱讚比五星級飯店的好喫。

之後二人有了孩子,劉佩琦對於家庭愈發的眷戀,連和他合作過的導演葉大鷹都感慨了起來,“劉佩琦給我的感覺就是他,是一個特別好的父親,我們那個時候一起拍戲,一起喫飯的時候,在屋頂上弄條紅鱒魚什麼的,他總是喫到一半,酒還沒喝多少,一看到點,就回去給兒子講故事,把兒子哄睡了再回來喝。

09

讓朋友都如此稱讚的劉佩琦,依舊覺得自己愧對自己的妻子,他在自己60歲生日前一天的頒獎禮上,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他說自己這輩子最感謝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孟天驕,他不是一個好男人,不是一個好丈夫,讓自己最愛的女人這輩子活成了守寡模式。

聽到這裏,很多人都沉默了,這個跑龍套17年,拍戲至今的男的,竟然如此的深情。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因爲常年的拍戲,他一直都是奔波在外的,他能給妻子的少之又少,而妻子也毫無怨言,守着這個溫暖的家,爲這個晚歸的人留下一束光。這種不做作真實的感情真的是少之又少。

時間也證明,二人的感情是美好的,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的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幸福的走下去。

ps:你認爲劉佩琦哪個任務最經典?

-END-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