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家導讀:本方治證是肝陰不足,肝脾失和所致。以腹中攣急痛和腿腳攣急痛,舌體瘦小,苔少或黃爲據。清代程鍾齡推崇本方止腹痛如神,脈遲爲寒者,加乾薑;脈洪爲熱者,加黃連出處來源(《傷寒論》)

藥物組成:白芍藥、炙甘草各等份。(12g或30g)

功效主治:柔肝益陰,解痙止痛。治肝陰不足,筋脈失養所致腿腳(腓腸肌)拘攣痛;肝陰不足,肝脾失和所致腹中拘急攣痛。

spacespace12.png-sy

方解:導致腹、腿拘攣痛的病機乃肝陰不足,肝脾失和。方中白芍藥柔肝緩急,解痙止痛,又具養肝血、益脾陰作用,與補脾緩急的甘草相伍,增強柔肝益陰,解痙止痛功效。

藥理研究:鬆弛骨骼肌肉,鬆弛胃腸平滑肌而解痙、鎮痛,擴張血管,抗炎,抗潰瘍,抗過敏。其中白芍所含芍藥甙能解痙、鎮痛,抗炎,抗潰瘍,擴張血管;炙甘草鬆弛骨骼肌肉和胃腸平滑肌痙攣,抗炎,抗潰瘍,抗過敏。

臨牀應用:本方治證是肝陰不足,肝脾失和所致。以腹中攣急痛和腿腳攣急痛,舌體瘦小,苔少或黃爲據。清代程鍾齡推崇本方止腹痛如神,脈遲爲寒者,加乾薑;脈洪爲熱者,加黃連;脈緩爲溼者,加蒼朮、生薑;脈澀見血者,加當歸;腿腳攣急者,加木瓜、牛膝;脘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攣急痛甚者,亦有奇效。用於腓腸肌痙攣,以本方加桂枝、木瓜;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徵;胃扭轉(白芍、炙甘草);慢性結腸炎,以本方加制女貞子、黃柏;膈肌痙攣、胃竇炎(白芍、刀豆殼、炙甘草);坐骨神經痛(白芍、甘草、川牛膝、七葉蓮);肩關節周圍炎,以本方加鹿銜草、桂枝;陰縮證,少膜陣發性痛,陰莖及陰囊向上攣縮(白芍、甘草、小茴香);頑固性頭痛(酒白芍、炙甘草、川芎、白芷、當歸、蜈蚣)。

現代製劑;湯劑。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劑,於飯前一小時分3次服。

本方歌訣:芍藥甘草養肝陰,腿肚攣痛瓜牛羣,肝脾失和腹攣痛,加延川楝效果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