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络技术,我们可以省时快速的阅读名著,但缺乏营养的快餐式阅读也日渐兴盛。我以为,阅读不等于浏览,“浅阅读”也需“深思考”。

浅阅读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出现的一种所谓能快速提升自我文学素养的阅读方式。它切实地反映了当代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一如去年曾风靡一时的“量子波动速读”一般。那所谓利用hsp高感力进行波动速读的方式不禁令人啼笑皆非,但更令人诧异的却是众多家长的深信不疑。其背后无非是因为家长迫切地希望孩子尽早掌握更多知识。而如今的浅阅读现象,也是如此。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这俗语以最为质朴的方式道出了最为精炼的道理。若想真正成为掌握知识的人,将几10万字的名著浓缩为十几个字的故事梗概进行快读的方式是绝对不值得提倡的。阅读不是眼睛的活动,而是大脑的活动;阅读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深度的思考;阅读不是登高远眺,泛骛胜景;而是被草而坐,独揽一隅。

“最大的悲哀,不是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倘若放任这种快餐式机械式的阅读盛行开来,我们的思维便会被禁锢视野便会日趋狭窄,社会也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

耽书是宿缘从古至今不少文学家都提出了他们对于阅读方式的见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鲁迅先生则认为阅读可以先跳读,然后粗读最后细读。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其最根本的仍是深度的思考。浅阅读并不是我所否定的对象,我否定的是它浅显浮于表层的方式,要知道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征啊!

阅读不等于浏览,只有真正带有思考的阅读才能带你领略山川之美,天地之广。倘若我们一直浮于表面又怎能真正体悟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惟愿你我都能做一只书海中的蜗牛,带着思维的眼睛去发现明媚春光,谱写华丽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