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有人這樣形容納蘭性德:“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在繼承宋詞詞牌及傳承方面,也許元明清三個朝代的文人中,納蘭是第一人。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博覽羣書,後拜徐乾學爲師。他的詞風上有着感傷思潮,直抒胸臆,很多詞作都有着哀婉幽絕的色彩,情感真摯。在筆者讀過的納蘭詞中,認爲有一首律詩,開篇十四字,就將人性描繪得淋漓精緻。這首詩就是《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也是他分手後所作。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首詞描寫了一個爲情所傷的女子堅決與戀人分手的情形,多種意象營造出一種幽怨與悲涼的意境,將女子被男子傷害後的幽怨與悲傷之情展現出來,納蘭性德這首詞,是以被拋棄女子的口吻,來抒發被戀人拋棄的幽怨之情。字裏行間透露出哀怨悽婉,先是悲嘆自己悲慘的遭遇,後又想起二人濃情蜜意之時,採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來抒發自己不後悔與之決絕。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流傳至今已經成爲了千古名句,人在最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很美好快樂的,即便是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但也是可以忍受的,因爲自己對對方與未來充滿着憧憬,所以相信以後會更好。這便是人性,對一個人的第一感覺。可偏偏事與願違,當再次想起曾經滄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

“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使用了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只在夏天才會被人需要,到了天氣轉涼的秋天,就沒有人需要了。在古代詩詞中,詩人常常用扇子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當中。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兩句是站在女子角度上寫的,從側面體現了詞人深深的自責,納蘭性德並不是一個負心之人,只是當時年紀尚小,自己的命運根本無法自己掌控,所以他沒辦法留住自己的心愛之人。原本相親相愛的二人,如今卻只能面臨相離相棄,從回憶昔日美好一下子到了現實分離的殘酷。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這句中的“驪山”,來源於唐明皇和楊貴妃,二人曾經在驪山上發下海誓山盟,願生生世世結爲夫妻,這二人的感情被後世傳爲佳話。但是安史之亂中,最終楊玉環卻被明皇親自處死。這裏用來表示納蘭性德雖然自責,但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裏以女子的口吻寫道,將二人之間比作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可是你納蘭性德如何能比得上曾經的唐明皇?畢竟唐明皇還與楊玉環有着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他們二人縱是死而分離,也還是互相愛着,刻骨銘心。體現出女子深深的哀怨之情,讀了此詞,讀者能夠感受到女子深深的哀怨,不由得爲她而悲傷。

曾經的愛情已經成爲了過去,而這哀怨的背後,似乎還隱含了更深的痛楚,有人認爲,納蘭性德寫男女之情,只是一種假託,此詞是另有深意,真正想說明的是朋友之間也應該始終如一。

但筆者認爲,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第一次見面總是美好的,可認識的時間越長,就越悲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