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新村街道是普陀面积最小的街道

这里的招商引资

历来被称为“无土栽培”

如何以“小”引“大”

以“弱”引“强”

打造宜居宜业又宜创的

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

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今年以来,曹杨共新增企业92家,其中新注册73家,新迁入19家,新变更1家。在新设企业中,注册资本500万元及以上的25家,有6家企业已经开始产税。

“小身材”迸发出的招商大能量,有赖于曹杨多年“精打细磨”而来的特有“栽培技术”,主要有三个法宝:

01 “聚”智招商,深耕栽培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曹杨积极招募、发展“栽培人”,以勤补“拙”、以多补“寡”,不断扩大落地企业基数、提升引进企业品质。

聚领导之智,带头招商

疫情趋于稳定后,街道所有党政领导身先士卒投入招商大军。利用各类人脉关系,结合曹杨实际,向科技型、电商类等占有资源少、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抛出橄榄枝。

3月走访的159家企业中,有近1/3有意向新注册或迁入。在新落地的92家企业中有28家是领导亲自招商引入的,且大多是注册资本500万元及以上的大企业。

聚科技之智,技术招商

紧紧抓牢智联普陀3.0在曹杨试点的契机,通过服务经济模块的加载,依托“一网统管”知晓辖区经济总览,对楼宇(园区)内空置房信息做到实时掌握和对接。

同时与区科委、长寿投促中心等部门组团,为意向企业提供专业政策解答、事项办理等服务,从意向洽谈到租赁办公再到注册落地,一站式全流程招商。

聚企业之智,以商引商

以点带面,激发已落地企业及商会企业的招商动能,用曹杨服务企业的故事感化和吸引非曹杨企业落地。

上半年曹杨商会企业已招商引入2家企业,新加入商会的一家单位下辖200余家企业,后期都有望为街道引入更多的商机。

02 “联”业兴商,厚植营养

招大引强,更要做大做强。曹杨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用“三个联”调出扶商“营养液”,全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让曹杨成为企业提能升级的沃土。

联建合作,党建增能

充分发挥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建优势,与中建设计院、中国银行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文明共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联对盘活,打通脉络

华东电力设计院办公楼面临改建,1千多员工需要重新寻找临时办公场地,面对这一难题,街道主动对接、迎难而上、上下协调、拟定膏方。最终经过区相关部门和多方的协调,最终解决了临时办公场地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

联动组团,解忧提效

加强与区相关部门、长寿投促中心的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企业共访、难题共解。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准备改制上市,碰到地区总部设立、财政扶持政策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街道主动吹哨,区商务委、区税务局、区人社局、长寿投促中心等部门纷纷报到,为其提供上门服务并一一解答。

03 “细”落安商,精准呵护

引得进、做得好,更要留得住。曹杨新村街道始终聚焦企业需求、白领需求,秉持24小时“便利店”“店小二”式服务理念和模式,做好安商稳商“绣花功”,用社区归属感换企业稳定感。

细建制度,规范流程

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走访制度、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例会制度、企业诉求对接处理制度等。

结合“楼长制”,专人负责楼宇企业信息排摸,一来掌握楼宇企业动态,二来宣传普陀企业服务政策,供需对接力推楼宇效能的提升。

每月召开企业服务中心会议,市场、税务、长寿投促中心等部门共同就服务企业中的热点和难点分享经验,商议对策。

细创载体,丰富内容

曹杨历来有较好的服务企业抓手,如“悠悠午间·关爱员工”活动载体、党建综合服务站点平台载体、商会自治管理模式载体等。

今年结合助力复工复产、学习“四史”等,创新新的服务形式和活动内容。街道积极组织参观杨浦党建服务站点、商会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建流动车送学上门等活动,在辖区企业中兴起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进而对曹杨、对普陀有更深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曹杨商会参观杨浦党建服务站点

曹杨商会支部书记党课

党建流动车送学上门

细化危机,助力发展

在此次疫情期间,街道结合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上门走访百余家企业,解决诉求60余项。先后为32家企业解决了口罩购买问题,为22家企业捐赠了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协助楼宇(园区)解决疫情期间楼内白领就餐难问题。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曹杨新村街道将一如既往深栽培,乘风破浪抓招商,把人民城市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到招商引资工作,深化全民共同参与的招商意识、打造企业大有作为的营商环境、提供白领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

聚心、聚情、聚力,形成更加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服务经济工作生态和格局,为普陀转型蝶变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建设美丽普陀、幸福生活。

编辑:杨军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