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長達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裏,有太多太多老祖宗傳承給我們的東西,每次提起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就覺得像是展開了一幅望不到頭的畫卷,這其中有各個領域的文化傳承,就說只要是人就離不開的“衣食住行”這四個領域就數不勝數,展開哪個領域都能讓外國友人們爲之嘆服,發出來自心靈的喟嘆。

但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文化,所衍生出的“衣食住行”的習慣也各不相同,小編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東西就是在我們國家一般屬於丟棄的垃圾,但在韓國一根卻能賣到人民幣兩塊錢的——玉米芯。玉米芯這個名字是普通話的念法,而俗稱就是我們的苞谷棒子,把玉米粒喫完所丟棄的東西。

那爲什麼在我國是“垃圾”,在韓國就成了“稀罕貨”呢?難道中國的烹飪方法沒有對這個苞谷棒子起到作用嗎?其實不然,小編覺得我國人們肯定也是喫過這個苞谷棒子的,肯定是覺得不好喫並且沒法烹飪才棄之不食的,再說要不是這種東西能在韓國賣上價錢,一些年輕的人們誰又知道這東西能喫呢?

而我們就算一些貧苦的農村人民用這些玉米芯的用途也就是燒鍋罷了,而且現在我們國家也已經明令禁止使用這些爲燒火做飯的燃料了,韓國人又怎麼開始食用這種東西呢?原來在我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有地區都百廢待興,人民喫不飽飯的時候,韓國也不像現在是一個發達國家,一些餓肚子的人民羣衆便把這個作爲燉湯的材料。

就這麼一步一步的流傳下來了,甚至還有人經常會把它當成茶葉泡茶喝,因爲他們覺得玉米芯裏面富含糖,粗纖維粗蛋白等的膳食纖維,能幫助人體吸收,而且這些還能製作成飼料餵給家禽可謂是一舉兩得。

所以玉米芯這個中國人都喫剩丟掉的東西在韓國又被充分利用了起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土面積不大所種的農作物有限所以要儘可能的發揮其價值吧。但這種物盡其用的思想還是非常能得到提倡的,如果每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做到物盡其用的話也會給地球減少很多負擔。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