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新華社記者 徐昱

7月21日晚

塘棲鎮河西埭村以文化走親的形式

爲喬司街道和睦橋村

帶來了一場光與影的藝術盛宴

河西埭村新一代

“衛家班皮影戲”的表演藝人們

用靈巧的雙手控制着色彩斑斕的皮影人物

生動演繹了《大戰紅孩兒》、

《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等精彩劇目

獲得了臺下觀衆的陣陣掌聲

這一活動

也獲得了新華網的圖文報道

皮影戲

幕前,一塊白布,演繹光影縱橫

幕後,幾雙巧手,操縱世間百態

悠然而起的唱腔演繹出的

不僅是幕布中的精彩故事

更是幕布外的中國民間文化

皮影是產生和活躍在我國北方的極具民族特色的民間藝術。由於南宋建都杭州,大量北方人士南遷,也將皮影這項民間藝術帶到了杭州。在塘棲一帶,歷史上曾活躍着一支以演出皮影戲出名的民間戲班子,號稱“衛家班”。“衛家班皮影戲”幾百年來一直通過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保留着祖宗的技藝。2008年12月,“衛家班皮影戲”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曾經,每到塘棲枇杷成熟時,村裏的族長都要請戲班子來演一場皮影戲,這場戲又稱“結甲戲”。演過結甲戲後就不能偷摘瓜果,如有發現偷瓜果的賊,抓住後要罰他出錢請戲班子再來演一場“結甲戲”,以示悔過之意。另外,每年的新春歲頭或是有廟會活動時,也都會有皮影戲演出。遺憾的是,隨着電視、電腦、手機等新興技術的出現,皮影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衛家班皮影戲一度陷入了無人傳承的困境。

2016年,河西埭村在文化禮堂的建設過程中,將“衛家班皮影戲”作爲“一村一品”特色項目,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在新建成的文化禮堂中,設立衛家班皮影戲展示館,向村民講述皮影戲的文化傳承,同時收集展示了各類皮影人物;逢年過節時,文化禮堂會舉辦免費的“皮影戲”演出,吸引衆多村民前來觀看;村委還從村民中挑選年輕人,開展皮影製作及皮影戲表演技藝培訓。

皮影戲的非遺傳承

隨着時代變遷

皮影戲這門傳統藝術

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爲了能將這項非遺文化傳承下來

塘棲鎮河西埭村組建了河西埭皮影劇團

還邀請了北京茶館的王連東老師

帶着劇團成員們邊演出邊培訓

王連東向父親王景瑞請教皮影唱腔

王連東是河北唐山“遵化皮影戲”王氏家族第三代傳承人,從小就喜歡皮影的他,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掌握了非同一般的皮影操作技巧,影人操在手上如握千鈞,嫺熟的手法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盡顯力道。

從6月下旬開始,河西埭皮影劇團到塘棲鎮三星村、塘北村、柴家塢村、西界河村、西河村、西苑村、邵家壩村、宏畔村等地,開展了皮影戲表演。打狼、大戰紅孩兒、鷸蚌相爭、武松打虎、東郭先生和狼……經典的戲曲橋段表演,精美的皮影,耳熟能詳的戲曲音樂,讓觀看錶演的觀衆們重溫起兒時回憶。

“一個多月來,我們已經表演了27場皮影戲,很多次都是冒雨表演,但依然有很多人撐着傘觀看。我覺得,這就是非遺文化的魅力,永遠不會老去,永遠不會過時。”河西埭村新一代皮影戲表演藝人柴小英說。

接下來,河西埭皮影劇團還將到瓶窯老街、拱墅區小河直街等地去演出,帶着更多的觀衆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非遺記憶之旅。

沒有熬不過的酷暑

河西埭皮影劇團的演出是餘杭夏季鄉村“文化走親”的重要活動之一, 餘杭爲深化“文化走親”工作,提升文化禮堂使用效能,豐富農民羣衆的文化精神生活,更好發揮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作用,打造以“聯盟結親、文化走親”爲核心的文化禮堂走親的餘杭模式。

除了皮影戲的非遺走親外,文化走親還包括文藝節目走親、禮儀活動走親、體育活動走親、鄉村故事走親、理論宣講走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圍繞羣衆文化需求,深入挖掘餘杭文化,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進一步促進餘杭文化的展示,爲建設“文化餘杭”做出貢獻。

匠心傳承

非遺文化永不過時

內容支持/新華社、新華網、塘棲鎮

編輯/孟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