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能源、资源和信息之后的第四大资源,它和信息有区别,信息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客观知识,知识产权,而数据更多指互联网上即时和累计产生的用户数据,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个人上网和使用APP产生的信息,特别是社交网站上的信息。

数据安全第一次为世人所知,是脸书网大量用户数据被英国剑桥分析公司所盗用来进行专门竞选推广,成功地帮助英国实现了脱欧,特朗普当选了总统。

而这背后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全面推广,在中国,这开始于今日头条。简单地说,综合用户的阅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便是大数据分析的简单运用。更复杂的运用包括推荐商品、广告,设计新产品……

此后,用户个人信息,大数据分析,AI智能推广三合一,实现了数据的完美利用,商业价值被大大地提升。社交网络由此进入了小众化、个性化时代,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兴趣、历史记录里,对媒体行业来说,新闻编辑失业了,智能分析软件工程师成了稀缺品。

刚开始,这只是商业公司的运用,国家内政的运用。数据也放在隐私的范围里,强调个人数据的保护。

到后来,数据被当作主权的一部分,事关国家的安全。数据的流失,就是个人信息的流失,商业价值的流失,甚至很多机密的流失。由此,数据和国家安全扯上了联系,进入到了科技战的领地。

科技战,比的就是谁的科技实力更强,计算器运转的更快,飞机更安全,数据传输更快,制造的更精密,而对于数据行业来说,就是数据的处理速度,分析速度和安全保密最厉害。而数据的安全,无疑是其中的基础设施。一个国家无法保护公民的数据,那就完全裸奔在别人的面前。

当然,数据不是上帝,不是超越国家主权的,任何国家出于安全的理由,都可以依法要求获得某些信息。个人隐私在面临国家法律的时候,必须有所让步,这就是个人利益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国家,对个人数据的取用要求是不一样的,各个国家的立法也不一样,而且都有相应的程序。

有的国家的人民对政府天生的不信任,所以数据隐私就非常严,像苹果公司就敢于对抗FBI,不配合罪犯手机的解密。有的相对宽松点。

所以对一个国家的数据安全的信任,就是就变成了对这个国家的法律的信任。数据隐私的问题,也就从数据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关系层面。

欧洲法院裁决,在欧运营的美国公司不得把数据传回美国,因为美国法律要求必要时可以调用相关人员的数据,由此让欧洲人觉得不信任,特别是棱镜门之后。印度最近禁止了很多APP,也是类似的道理,当然这也可能是借口。世界进入到不信任的分崩离析的状态,越来越缺乏整体的信任了。

未来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要全球化,只能是区域化,就像汉堡包、肯德基一样,适应各地的文化和法律,走出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否则,真的是很难发展下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tiktok面临这个问题,其他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也可能,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国际社会足够友好互信的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