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多事之秋。大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中等国家也蠢蠢欲动,曾经被淡化的传统矛盾,也突然之间变得敏感,激化。新仇旧恨夹杂在一起,世界已经不再稳定了。

当然,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和平向来都是稀缺的,战争反而是常见的。两次世界大战刷新了人类冲突史的极限,所以才有二战之后的“长和平”,但是局部的小战争依然很多,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东战争等等,更是死伤惨重,而一系列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的内乱,伤亡也不小。

总体来讲,在苏联和美国的平衡下,世界没有走向大规模的如二战那样的冲突。两大集团蠢蠢欲动,就像两次大战那样,但是这次竟然就没有打起来,没有全面冲突,实在是人类的奇迹。

如今,时代又开始变了。俄罗斯和西方依然冲突连连,中东的局部战争也此起彼伏。伊朗、土耳其、印度等中等国家也是各种动作,让局部地区的秩序不稳定。当然最震撼的还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越来越冷的“战争”,从贸易领域慢慢延伸,到科技,到意识形态,到地区冲突,如今已经几乎是全面的了。

一切合作都是基于利益的,但是一切友谊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间,恐怕也不差。中国关于政治的想法和西方完全不一样,贤人政治让西方人不理解以至于感觉到威胁,经济上的顺差更让西方不服气,虽然他们也享受到高额的利润。区域的领土争端也因此变得更加敏感。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贸易,知识产权,领土争端,这些都是传统的冲突点,只不过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激烈了。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中西方之间毫无共识呢?中国就没有任何西方可以借鉴的呢?反过来,西方有没有中国借鉴的呢?

在分歧越来越大的时候,恰恰我们要保持阔达的胸襟,取长补短,海纳百川。比如说,市场经济,就是很好的制度设计。比如,法治,也是非常好的资源。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也应该看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全球共识,比如说,反恐,科技发展,粮食安全,治理环境,打击贩毒、贩卖人口,妇女权利等等,这些领域,中国人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在贸易、经济、技术研发等传统领域,中国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贸易战在反对这种地位,知识产权保护、留学管控,反间谍等都在压缩这种影响,但是基本是无法完全像苏联那样隔离开来的。

当然,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全部都不合作了,依然有一个领域,是可以达到全球共识,能够给全球带来极大的认可和好感的,那就是气候变化。

就西方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可能在经济之外,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了。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碳排放、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等,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中国加入了巴黎条约,充分展现了国际领导力。相比之下,美国这一点做得非常不好。

西方社会,第一关注的是经济,第二就是气候危机了。气候危机的关注带来的政治效应,也许比传统的意识形态更大。如果在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太过激烈,那么在气候上,则是没有根本冲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合一,友谊可以长存。

扩大共识,加强合作,这是我们面对国际社会的态度。即使文化经济和贸易面临挑战,我们依然可以和世界走得很近,毕竟,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无法反驳的。从这一个突破口,也许藏着和平崛起、世界威望的楼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