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马上就要公布高考成绩了,你身边有人参加今年的高考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当今社会,高考已经不是决定人生的唯一出路了,但在古代,读书人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走上仕途。而传统儒家的三观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做官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有人金榜题名,也一定有人名落孙山。然而,考中状元不一定就能名留青史,屡试不第也未免成不了气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人称“四绝”的全才。他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又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

文徵明虽然久负盛名,但他的科举之路却极其不顺。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秋,25岁的文徵明,第一次赶赴应天也就是南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

三年后28岁的他第二次应试不利,而同年与他同龄的唐伯虎却在应天府乡试取得第一名,高中解元。

唐伯虎

又过了六年34岁的文徵明第三次考试不中。此后每三年文徵明都要去南京参加科举,一直考到52岁,共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直到嘉靖二年,53岁的文徵明受工部尚书的举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才被授予职位又低俸禄又少的翰林院待诏。

文徵明书法

历史上像文徵明这样屡试不第、饱受挫折的大才子还有不少,我们以后找机会再跟大家慢慢聊。所以啊一次偶然失利并不决定一生。那些胸怀大志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朋友们,不必太纠结,也无需太伤感,人生路漫漫,我们来日方长!

文徵明《真赏斋图》局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