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馬上就要公佈高考成績了,你身邊有人蔘加今年的高考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當今社會,高考已經不是決定人生的唯一出路了,但在古代,讀書人只能通過科舉考試才能走上仕途。而傳統儒家的三觀認爲讀書就是爲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做官怎麼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呢?

只要是考試,就一定有人金榜題名,也一定有人名落孫山。然而,考中狀元不一定就能名留青史,屢試不第也未免成不了氣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是人稱“四絕”的全才。他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又與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

文徵明雖然久負盛名,但他的科舉之路卻極其不順。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秋,25歲的文徵明,第一次趕赴應天也就是南京參加鄉試,沒有考中。

三年後28歲的他第二次應試不利,而同年與他同齡的唐伯虎卻在應天府鄉試取得第一名,高中解元。

唐伯虎

又過了六年34歲的文徵明第三次考試不中。此後每三年文徵明都要去南京參加科舉,一直考到52歲,共參加了九次鄉試,都沒有考中。

直到嘉靖二年,53歲的文徵明受工部尚書的舉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覈,才被授予職位又低俸祿又少的翰林院待詔。

文徵明書法

歷史上像文徵明這樣屢試不第、飽受挫折的大才子還有不少,我們以後找機會再跟大家慢慢聊。所以啊一次偶然失利並不決定一生。那些胸懷大志但高考成績不理想的朋友們,不必太糾結,也無需太傷感,人生路漫漫,我們來日方長!

文徵明《真賞齋圖》局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