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人,忙着工作和娛樂,深夜纔回到家,倒頭就睡了,沒有時間思考自己。

孤獨的人,夜晚的時候,望着夜空和月亮,就會慢慢想到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

但是這些孤獨的人,因沒有遠大的理想,於是只能感嘆一下寂寞和孤單之類的東西。由於嘆惜也是會帶來快樂的,所以他們便喜歡了獨處。

其實遠古的人們,在比較富足之後,就開始思考自己了。他們欣賞完禾苗,以及旁邊的游魚,再聽過遠處森林裏的鹿鳴,於是就慢慢開始思考起了自己和世界。

不過古代的偉人們,由於心中目的不同,所以思考出來的內容也是不同的。老子由於得不到重用,就思考出了“退”的思想,以及“隱”的思想。然後就是自己的身體,如何呼吸和吐納,以讓自己更加舒服一些。

由於孔子家族世代爲官,所以他有極大的服務於名君的思想。由於也得不到賞識,所以也吸收了一些老子的思想。不過由於有着一夥敬仰他的學生,要帶着這夥學生在杏壇論道,所以對許多待人處事的方面也作了思考。

釋迦牟尼的目的,則是解脫生老痛死帶來的痛苦。經過長期的思考,終於悟到了月有圓缺、人生無常的道理。接着他又對喜怒哀樂,都一一進行了思考。並且利用自己思想的原則,去爲各種各樣的人解惑。

實際上自己就是肉身和思想,肉身當然要健康和舒服,以及強壯、快速和靈活。思想就是學習回來的理論,自己思考出來的理論,以及最終自己信仰的是哪一種理論。

認識了此刻的自己時,就應該思考自己要做什麼。確定下了目標之後,就要向着目標努力。還有就是每天要怎樣生活,整個人生又大概是怎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