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要想實現價值,至少需要打通用戶需求→車輛數據→小場景的數據→車內的交互方式→BAT/OEM 的 AI 能力。

當生態上車成爲一種必然趨勢後,車載小程序就成爲了業內公認的「能豐富車內生態」的優質解決方案。2019 年,BAT 相繼宣佈自己在車載小程序上的戰略。

去年年初,百度在 CES 上推出了百度智能小程序生態,當時可以支持 80+個小程序;同年 4 月,騰訊在自家的全球數字大會上表示,小程序將作爲騰訊切入車聯網的戰略入口;同年上海車展,阿里確認正在以支付寶小程序爲通用框架,研發基於 AliOS 的車載小程序。(PS:斑馬早在 16 年就推出過 Web App 的想法)

從戰略宣佈到今天已經過去一年多,這期間 BAT 都已經落地了自家小程序的量產車型。具體體驗如何呢?

小程序這麼熱門

我們的體驗如何?

BAT 車載小程序落地的順序依次是百度、騰訊、阿里。由於支付寶小程序落地較晚,所以我們還沒有實際體驗到。百度和騰訊落地較早的一些產品,我們實際體驗過。

就目前的產品來說,整體體驗很一般,也可以說是很多餘。基本可以理解爲手機端的效果呈現在車機上,連基礎的屏幕適配都沒做好,更不要說和語音打通,和用戶賬號打通,或者和用戶在車內的需求相匹配。

拿航旅縱橫爲例,它既不能登錄賬號,查詢我的行程,也沒有很好的與屏幕適配,我還要歪着身子去找屏幕。用戶何必這麼做呢?手機是壞了嗎?

我們常說,車機和手機絕對不是「替代」關係,而是「配合」關係。而現在的車載小程序,彷彿邯鄲學步,學了個手機的樣子,雖然豐富了生態,卻沒把握住交互的精髓。

當然,這個結果肯定不是 BAT 和 OEM 想要的,這裏麪包含了很多原因,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爲什麼車載小程序備受熱捧

體驗還是很差?

1. 第三方生態的合作意願比較低

目前以小程序形式上車的第三方生態,基本都是和車本身關係不大的功能,它是作爲滿足用戶低頻的長尾需求而存在的。(如果是剛需,比如地圖/電臺/音樂,早就深度定製車機版應用了)車機系統也許確實是下一個爆發的流量端口,但這個階段,第三方生態上車的「投資回報」還是太低,所以配合的積極性相應也會比較低。

另外,也不是哪個功能都適合上車,有些功能上車就是浪費資源,犧牲用戶耐心。而且 BAT 三個小程序平臺不互通,如果都要合作,需要依託三個平臺,完成三次適配,維護三個小程序。現階段這顯然是沒必要的。

2. 小程序上車,BAT 需要貼錢做適配

爲了能順利上車,BAT 要自己搭錢支持 CP/SP 的 HMI 適配上車,制定規範。越多第三方上車,搭的錢越多。

3. 小程序本身不是針對汽車場景開發的

小程序最先是由微信提出來的,騰訊希望微信在社交業務的基礎上,內建一個生態,而且它最好還不要佔用過多空間。這是微信小程序誕生的初衷。

小程序之所以上車,是因爲這種形式,剛好能滿足生態快速上車的需求。只不過,它現在只能快速上車,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4. 用戶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

在車機上使用小程序,在 C 端用戶眼裏還是一個新鮮功能,接受它需要一個過程。未來體驗如果能更好,用戶的接受速度相應會更快一些。

5. 小程序上車還在探索初期

滿打滿算,BAT 小程序上車的戰略從發佈到現在也不過一年的時間。這對於開發一款車的開發週期來說,已經算神速了。所以在探索初期,我們還是要對新鮮事物給予更多的耐心和寬容。

在車載小程序領域

BAT 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

雖然我剛纔確實吐槽了一番產品體驗,但整個行業的推進效率我們還是需要認可的。產品體驗肯定不會止步於此,所以接下來 BAT 在小程序上車方面,都已經有了各自的計劃:

百度將會針對小程序做一套車聯網規範,挑選一些跟車相關的精品小程序,實現全語音的閉環交互。

騰訊則是將通過不同小場景間的組合、聯動,發掘出更多跨場景的、連貫的服務體驗閉環。

阿里將在強調服務找人的基礎上,側重智能化場景的連貫性。

從這些表述中能看出來一些趨勢:BAT 將會有目的地挑選第三方合作商,小程序功能開始有和語音交互的趨勢,場景引擎開始調動小程序功能。如果真能實現,體驗確實能上一個臺階。不過實現這些的前提是,要先把屏幕適配做好。

BAT 在車載小程序領域的固有優勢

剛纔我們聊到,BAT 在車載小程序上的計劃都不太一樣,這說明它們各自的資源和能力有所不同。下面來分析一下它們固有的優勢和機會。

騰訊:騰訊的微信小程序,是基於 x5 內核,構建了一套類 native 的框架在微信上跑,目前已經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生態。這個開發壁壘和豐富性,是騰訊固有的優勢。而且背靠騰訊的賬號/社交/娛樂/支付業務,諸多相關功能都是獨一無二的。

百度:百度的小程序和騰訊的小場景不太一樣,它是一種輕應用,是百度基於手機和 PC 瀏覽器,把 App 裏的部分功能 H5 化。百度作爲搜索引擎,本身就擁有很多網頁端的內容,所以 Web App 自然就是百度的一項優勢。而且百度很早就開發智能語音,所以百度計劃將小程序與語音結合,也是優勢的一種延伸。

阿里:AliOS 操作系統是支付寶小程序的基礎,和系統本身綁定很深,所以它自然能和汽車融合更深,這是阿里的優勢。而且支付寶擁有很多涉及電商/生活服務/支付的功能,這也是優勢之一。

OEM 要怎麼運用車載小程序?

說了半天車載小程序,它最後還是要上車,所以最後我來聊兩個在我看來做得比較好的車載小程序的落地車型。一個是全新奧迪 A4L,一個是小鵬 P7。

奧迪 A4L 上搭載的最新 MMI 系統中,包含了最新的 MIB3 娛樂模塊。這套系統由極豆提供,其中有幾個小程序功能:比如口袋故事+墨跡天氣+騰訊新聞暢聽版+飛常準,另外還有優選加油和智慧停車。

在我的體驗下,雖然這幾個小程序仍然沒有和車機賬號互通,無法通過語音交互,但是至少頁面佈局合理,UI 風格統一,而且沒有奇怪的功能(比如優信二手車/蛋殼公寓/小紅書等等)。所以 OEM 應該自己決定上哪些功能,明確自己上小程序的意義,是希望建立用戶對品牌的粘性,還是希望看到實際的轉化。

小鵬 P7 搭載的是支付寶小程序。據瞭解,支付寶和斑馬提供給 P7 的是映射和適配能力,至於如何玩轉這些功能,則是依靠小鵬汽車自己的場景推薦邏輯。到這裏如果用 BAT 的 AI 邏輯,OEM 應該會比較忌諱,所以說 OEM 自己的 AI 能力非常重要。

總結

雖然車載小程序現在的體驗仍然不盡人意,但它確實正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未來更多第三方生態會知道自己是否適合上車,OEM 也會更瞭解自己的意圖,同時建立起自己的產品定義能力。

小程序雖然不是針對汽車場景開發,但是確實適合一些內容不太複雜,需要更多入口的產品上車試水。再加上它可以跨平臺(比如 Linux/Android/iOS/QNX 等)實現應用,開發週期短,迭代迅速,第三方生態合作商其實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

車載小程序是驗證產品實用性的試金石,是場景推薦的基本素材。如果運用得當,確實能夠大大提升車內生態的豐富性,座艙內的商業化落地也有進一步可能。但如果只是現在這種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在我看來,至少需要打通用戶需求-車輛數據-小場景的數據-車內的交互方式-BAT/OEM 的 AI 能力。如果這個能實現,車載小程序的價值纔算得以實現。

本文作者:Bernice

作者提問

問:你怎麼看待車載小程序?

每篇 GeekCar 原創文章的作者會向大家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歡迎大家踊躍回答!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