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省、市非常重視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陽江分中心(以下簡稱“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建設,要求對標深圳等珠三角地區實驗室建設標準,高水平推進這一省實驗室建設。實驗室自啓動建設以來,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記者近日走訪瞭解到,實驗室內部結構改造已完成,外牆裝修預計本月完工。熱處理實驗室、腐蝕實驗室、樣品製備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力學性能實驗室、顯微組織實驗室六個實驗室已裝修完畢,實驗設備採購即將開標,預計9月下旬陸續到位,屆時實驗室將正式投入使用。

匯聚人才力量與高校優勢互補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不僅是重要的科研機構,也是陽江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基地。實驗室面向國家海洋戰略需求、海上工程建設、陽江市五金刀剪產業需求中合金材料智能研發、海上工程裝備製造、深海資源(油氣)開採、高端工模具產業轉型等方面的“卡脖子”問題,依託北京科技大學、安泰科技等在合金材料領域有深厚研究基礎的共建單位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尚成嘉教授作爲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主任,經常深入本地企業走訪,瞭解企業生產、發展的需求。陽江是“中國刀剪中心”,聚集了數百家五金刀剪企業、多家合金材料企業,產業鏈完備,但多年來沒有一個專門研究材料的機構,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將彌補陽江本地合金材料研究的空白。

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規劃由10名固定研究人員組成,計劃柔性引入3—5個研究團隊,吸納陽江應用型本科院校優秀科研人員加入。陽江應用型本科院校同樣作爲一個人才聚集、培養的平臺,目前,北京科技大學郭福建、袁勝福兩位博士正式與該院校簽約,投身實驗室建設的同時兼顧教學。“高校和實驗室人才共享,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相利用,對陽江高水平人才聚集起到很大作用。”尚成嘉教授對記者說,兩位博士落戶陽江只是大平臺引才的開始,他的部分博士也有意向加入實驗室的建設,未來,許多高端人才還將陸續爲陽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立足企業需求轉化研究成果

立足企業需求、解決企業難題是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的定位。生產一件產品,選材是第一步。尚成嘉教授總結,在以往的生產中,不少企業選材用材主要依靠經驗,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支撐。針對企業的短板,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圍繞合金材料智慧研發平臺開展技術研究,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做出一個實際的模型,用模型體現規律。同時,智慧研發還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立五金刀剪選材用材數據庫,輸入製作刀剪、冶煉金屬的每一步技術要點,方便檢索技術、溯源錯誤。“經驗往往比較模糊、不精準,我們以理論和大數據的方式,即使經驗不足的技術人員,在數據庫的支持下,也能快速選到合適的材料、瞭解冶煉的技術。”尚成嘉教授介紹。

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將於今年下半年試產運行,陽江刀剪龍頭企業金輝刀剪公司成功收購北京百年老字號剪刀品牌“王麻子”,國內知名品牌匯聚陽江,陽江五金刀剪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當前,我市一些企業轉型升級,研發更高端的產品。新產品質量如何,企業“自我評價”還不行,需要經過工程驗證才能給出專業的評價結果。尚成嘉教授介紹,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不僅要幫助企業選材用材、開發新產品,還將圍繞南海環境工程材料測試平臺轉化研究成果,測試產品得出實時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幫助修正問題,最終證明產品的品質,這對產品推廣應用至關重要。

不僅要研究技術,還要將核心技術規模化,帶動當地生產、發展,這是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最終的目的。尚成嘉教授告訴記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最終的表現一定是做出具體的產品。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還將打造合金材料中試基地,通過實地操作做出實實在在的產品,驗證實驗室的想法。走訪中,部分企業有意向與實驗室合作,聯合在企業建立中試基地,就近驗證新產品的品質。

立足陽江發展輻射服務全國

作爲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尚成嘉教授以往的研究都走在科學前沿,如今立足陽江,他將目光聚焦在應用技術、生產技術上。每次走訪企業,他和團隊認真蒐集企業面臨的問題。他認爲,太前沿的技術只有國家或超大型企業纔有實力運用,而更多的企業更需要的是解決技術瓶頸。“我們的定位就是爲企業服務,針對陽江的實際開展研究,服務企業的需求,才能體現研究的價值。”尚成嘉教授說。

在籌建過程中,實驗室今年已組織開展高端刀剪用高碳馬氏體不鏽鋼碳化物調控、激光熔覆刀耐腐蝕性優化技術等項目,促進解決困擾企業多年的難題。此外,還立項新型高端刀剪用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基於金屬注射的五金刀剪成型技術研究等多個重大科技專項。

此前,曾有黑龍江、湛江等地的企業曾向尚成嘉教授團隊發出求助信號,遇到的難題得到妥善解決。尚成嘉教授介紹,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將立足區域優勢、技術產業需求、國家戰略,通過聚集整合全國合金材料科研創新力量,充分發揮協同創新作用,引領合金材料研究,提升五金刀剪產業素質,服務陽江、廣東,輻射全國,推動建設千億級合金產業集羣,爲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提供科技支撐。

來源/陽江日報

記者/陳子玲

攝影/李向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