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4日,大石社區農民水彩畫培訓班開班,如今已經三個多月過去了,記者再次來到大石社區,發現這裏發生了一些新變化,文化發展帶動產業轉型的新模式已經悄然在這個曾經的石匠村裏生根發芽。

大石畫家村

7月13日上午,當記者來到大石畫室的時候,畫室的許文霞老師正在給大石畫工們發放第一個月工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悅的笑容。一位畫工興奮的 說“一輩子拿慣了錘頭、鋤頭的自己,沒想到竟能拿起畫筆走上文化創業的路子。”

大石畫家村

走文化創業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子,大石社區的底氣越來越足,在剛剛結束的第55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大石農民水彩畫第一次受邀參展。一幅幅色彩輕巧明快,構圖新穎的水彩畫受到了廠商和觀衆們的關注。沒人想到,拿慣了鋤頭的農民,在色彩運用上還有這樣潑辣大膽的用色風格。參展第一天,展位上就收穫了兩筆訂單。大石畫室教學總監梁凱告訴記者,在這次展會上我們既有訂單收穫,同時通過參展,學習到了其他展商的經驗,對我們提升畫藝和市場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兩個月的培訓和一個月完成獨立作品,對於我們的畫工來說十分不容易,現在還得到了市場一定的認可。

大石畫家村

農民水彩畫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色彩斑斕的水彩畫完成了“驚險一跳”,轉變爲了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畫工們也來到了交易會現場,村民們激動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段京科也是其中一位,在年輕時候做石匠,後來採石逐漸被禁止就開始種植櫻桃。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在每年櫻桃季,八十多棵櫻桃樹毛利在兩萬元左右,全家的收入就全靠櫻桃樹。櫻桃季一過就是漫長的假期。而現在,就段大爺目前的繪畫水平,每月收入能接近3000元,一年下來,收入能翻一番。

大石畫家村

現在大石畫室的畫工們不僅是收入增加了,精氣神也不一樣了。鬍子颳去,頭髮梳起。圍上大石水彩圍裙,坐在畫室裏,手上的水彩畫筆起起落落,畫在紙上的是花,畫在心裏的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畫工張桂芝說:“一開始就覺得朦朦朧朧的吧,現在我就覺得挺有奔頭的,每天穿着新鮮乾淨的衣服來畫畫,感覺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說句實話,以前在家時,每天扛着鋤頭去地裏頭,一腳泥一身土的。現在來上班人也精神了,每天的精神頭十足。”

大石畫家村

畫室成立半年多以來,20名學員沒有一個掉隊,濃厚的氛圍也吸引來了九水溝裏的其他村民,劉利世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護林員也是一位書畫愛好者,6月4日,在結束封山期以後便來到了大石畫室,一個多月過去,劉利世的繪畫技術突飛猛進,作品也越來越出色。

大石畫家村

大石社區黨支部書記段存恩告訴記者,隨着農民水彩畫流入市場,整個產業也在逐步形成,我們下一步的打算一個是裝畫、裝裱、製作,這樣能解決村裏的剩餘勞動力 ,另一個我們還將要通過各種途徑推銷農民水彩畫,讓更多的人去認識我們大石村的百姓畫。

大石畫家村

大石水彩第一批培訓班就這樣結業了。在沙子口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大力幫助下,嶄新的大石藝術交流中心投入使用,辦畫展,搞座談,藝術的氛圍在小小的村子裏變得越來越濃。新畫室正在裝修之中,第二批畫工學員的招募工作也即將啓動,又將有20名村民放下鋤頭拿起畫筆。古老靜謐的九水溝裏,活力又時尚的改變正在悄然到來。

半島記者 鄭欽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