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球員的工資過高,與其能力嚴重不符。那麼,這些球員的工資究竟有多高呢?從近日一位老國腳的轉會中,我們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肖智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球員,他32歲才首次入選國足,之後則在2019年亞洲盃1/8決賽國足對陣泰國隊的比賽中替補登場打入了扳平比分的關鍵進球,這讓他一度名聲大噪。

然而,不管多麼大器晚成,職業球員終究還是敵不過年齡的增長。2019賽季,肖智在廣州富力隊僅獲得了6次登場機會,其中的3次還是替補登場,而他的進球數則是1球。這樣的表現,使得富力隊在與肖智進行續約談判時一口氣將他的工資縮減到了不足原本1/3的水平。最終,肖智沒有選擇續約,他在近日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加盟了天津泰達隊。

鑑於肖智原本的年薪爲700萬元,即使是降到不足1/3,其實也仍然高達200萬左右。縱向來比較,對於一位整季僅有6次登場的35歲老將來說,若是在日、韓乃至歐洲足壇,200萬元恐怕都已經是很不錯的收入了。這就足見當前國內球員的工資確實是非常高的。

另一方面,廣州富力的減薪幅度也確實是非常大,這就不免讓人聯想到了近日有關於該俱樂部母公司的一則消息了。

主營地產業務的富力集團在本月上旬撤回了A股IPO的申請。根據財報顯示該集團在2019年的淨負債率高達198.9%,許多分析認爲富力撤回申請的原因正是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獲批的機會不大。

自2011年富力集團入主球隊以來,廣州富力隊在中超聯賽裏一直都是支不差錢的球隊,單單該隊核心球員扎哈維一人的年收入就高達1000萬美元以上。但從此次關於肖智的轉會來看,母公司的經營狀況,似乎對富力俱樂部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母公司對於俱樂部的這種影響自然是很不好的,但從富力的情況來看,當前整個中超聯賽還需面對一個更爲嚴重的弊病。

當前中超16支球隊中,有多達10支都是地產公司所屬的球隊。衆所周知,房地產行業是具有周期性的,當前我國地產行業較爲火熱,這些球隊自然都是不差錢的,但若哪天地產行業的景氣不行了,試問這些公司還會往足球這個純燒錢的項目裏大把投錢嗎?

俗話說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如今的中國足球已經過度依賴房地產公司,這樣的狀況若不改善,恐怕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給中超聯賽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