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種植方式和AI種植的草莓誰更香?”

從今天(22日)開始,一場農業版的“華山論劍”將在昆明上演,來自多個國家的8支隊伍54名選手將把“勞模經驗”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進行爲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種植挑戰賽。

“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聽說種草莓的收益很好,當地的村民在這樣崎嶇的地形下,開闢出小塊小塊的土地種植草莓……”在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啓動儀式上,青年科學家和頂尖新農人們進行了初步切磋與交流。

作爲一項開放性的數字農業賽事,本次比賽經過前期招募和專業評審,最終,由來自美國、加拿大等4個國家青年科學家組成的4支人工智能隊伍和4支來自中國草莓種植大縣由全國勞動模範、人大代表領銜的隊伍進入了決賽。

全國勞動模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隊長紀榮喜告訴記者,他的團隊準備非常充分,希望通過精細化管理和豐富農事經驗,能夠和“人工智能”一決高下:“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有這麼多年的種植經驗,把現成的經驗放到這裏應用就行;我們的缺點就是投入的人工比較多,每天要人在這裏看溫度、看溼度、看漲勢,看要不要上肥。”

作爲雲南本土的AI隊伍,智多莓隊隊長程飈則帶着學習、交流的目的前來:“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上來說,我們要把智能這個短板補上,通過大賽把專家經驗轉化爲機器的智能。”

接下來120多天時間裏,8支隊伍54位選手將在位於富民縣的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裏進行高原草莓“人機”種植競賽,將“勞模經驗”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比產量、比品質、比效益,探索出更加本土化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組委會負責人蘭克告訴記者:“這次通過和中國農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包括和雲南農科院的一些合作,通過公益性比賽的性質,共同探索來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整個收入和效益。”他說,技術上的一點點進步,可能會幫一些產區和農民解決非常多實際的問題。通過傳感器、圖像識別或者更高級的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落地,能夠探索出一條將人工智能與農業生產有效結合的道路,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品質和經營效益,爲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這個大賽很有意義。對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農業的改造和顛覆意義非常重大,有國際組織、科研研所、大學、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起到一個合力作用。一定要持之以恆、不斷完善、持續推進,尤其是對新農人的帶動是有貢獻的。”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認爲,在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變革中,本次大賽意義重大。

END

來源:雲廣記者袁曉星

編輯:李青芸、鄭惠

責編:阮愛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