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吳巍 張靜雯)一個不小心造成傷口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除了傷口癒合,還有會不會留疤、感染等一系列的問題。受傷了該不該去醫院?你有爲"傷"頭痛過嗎?哈醫大一院傷口治療門診副主任護師劉陽提醒,小傷口有時候藏着大隱患,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45歲的於某(化名)是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前不久,愛好運動的於某每天都會在跑步機上跑十幾分鍾,鍛鍊身體,卻把大拇腳趾和腳掌都磨出了水泡。由於工作比較忙,於某也沒太在意,想着幾天就能自愈,結果等來的卻是潰瘍和疼痛。哈醫大一院傷口治療門診副主任護師劉陽對於某的傷口進行了評估、清創、抗感染、促癒合、減壓等一系列處理,三次換藥後,於某的傷口全部癒合。"想想還是很危險的,如果血糖再高點,大拇腳趾頭就保不住了。"痊癒後於某十分後怕。

劉陽介紹,糖尿病足是傷口治療門診比較常見的慢性傷口,糖尿病足的發生和血糖的控制密切相關。高血糖會損傷腳部的神經,導致腳失去知覺。血糖水平過高還會損壞動脈,減少腳部的血流量,同時創面癒合能力也明顯下降。如果腳部有損傷的話,就可能會導致感染、壞疽、骨髓炎甚至是截肢。除糖尿病足外,壓瘡,靜脈性潰瘍、術後不癒合傷口、腫瘤傷口也都屬於慢性傷口,針對這類傷口,需要採用專業的治療手段,從而爲患者減輕痛苦、加速創面癒合。劉陽提醒,對於慢性傷口,還是要到專業門診治療,避免感染加重引發其他疾病。

比起慢性傷口的治療,急性傷口的處理在傷口治療門診也是常見的,但很多人會"自定義"自己的傷口該不該到醫院就診。哈爾濱的一個花季女孩張某,就對自己的顏值很在意,也正因如此,被狗連咬三口的她也沒"毀容"。

張某是被自己養的寵物犬咬傷的,"可能天氣太熱了,不知道怎麼觸發它的脾氣的,平時很溫順的狗突然咬向我的臉。"張某告訴醫生,被狗咬到的三處,自己在家做過消毒,但很擔心會留下疤痕。

劉陽經檢查後,發現張某從眉心處一直到頭頂,有三處露着肉芽的傷口,傷口不深不需要縫針處置,給予清創,消炎,促進上皮爬行藥物,叮囑張某定時來換藥。劉陽表示,張某的傷口雖不是很深,若處置不當、或感染結痂,會有化膿、留疤的風險。

"很多人有傷口需要處置時,很猶豫要不要來醫院,有些人具備一些醫療常識且身體癒合能力強,可以通過互聯網門診諮詢。但根據傷口的部位、受傷程度、年齡、是否合併其他疾病等因素,需及時到醫院就醫。"劉陽介紹,哈醫大一院傷口治療門診擁有近30名國際傷口造口治療師出診,可有效加快傷口表皮細胞的遷移速度、抑制細菌生長、預防及控制感染等專業方法,爲了避免小傷口引發起大病患,應該及時就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