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本叔

2020,眨眼已過去一半。

疫情的陰影尚未消散,中國又迎來了一場“特大”洪災。

6月以來,南方連降暴雨,這一系列的數字,簡直讓人無比揪心:

3789萬人受災,27省遭殃,141人遇難;2.8萬間房屋接連倒塌,224.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22.3億元;……

和98年那場特大洪水相比,這一次的洪災,來得更加洶湧。

有很多地方,都已經突破了建國以來最高的降水量記錄!

洪災之下,神州大地,滿目瘡痍,遍地狼藉。

江西上饒婺源,

一座擁有800年曆史的南宋古橋,

頃刻之間便被洶湧的洪流沖斷,

很多人再也見不到它完好如初的樣子。

廣西桂林,

原本豐饒的土地,淪爲一片澤國,

不再有人來人往的吵鬧和喧囂,

取而代之的是被洪水衝得四處飄蕩的汽車。

陽朔縣幾乎被洪水整個淹沒,

只留下一座拱橋,

成爲汪洋中唯一的孤島。

人們要緊抱着電線杆,

手緊拉着手,

才能穿過並不寬敞的街道。

在親歷洪災之前,可能誰都沒想過,災難居然和自己離得這麼近!

在重慶,

山洪瞬間從三樓的住戶家中穿窗而出,

如同瀑布一般傾瀉而下,

見者無不爲之驚心。

在廣西融水,

村民眼睜睜地看着,

平時好端端的房子頃刻崩塌,

被衝入洪水之中,轉瞬便消失不見。

巴中地區,

暴雨引發的泥石流,

在山間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

稍有不慎跌進去,便是生死攸關。

千萬人受災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家庭,遭受着突然降臨的不幸。

洪水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的脆弱……

不得不說:2020年真的是太難了。

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

但好在,我們是很英雄的民族,無論遇到多少次苦難,我們都能咬咬牙捱過去!

因爲,總有那麼一羣勇敢的人,一次又一次逆行衝向險境,一次又一次以生命挽救生命。

他們沒有什麼鋼筋鐵骨,卻以血肉之軀,守護着所有人的安寧和平。

抖音上有個點擊量破200萬的視頻。

一位消防員隻身衝進洶湧的洪水,

救起了一位年邁的老人,

自己卻險些被水沖走。

只差一瞬,就是生死。

可他說:

“不是不怕,是怕也要勇敢地衝過去,

那是人命啊!”

《烈火英雄》裏有句這樣的臺詞:

“我很清楚指令,也明白做消防員,不應該一命換一命,我們只是希望,能救一個是一個。”

是啊,有誰不惜命,有誰不怕死?

他們不是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只是在成爲消防員的一刻,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江西上饒桂中村,

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突發急病,

可是這麼大的水,哪裏找得到醫生呢?

救援支隊的消防員們,

從屋子裏拿來了一個紅色澡盆,

帶着幼小的孩子淌過齊腰的水流。

他們撥開洪水的步伐堅定,護着孩子的臂彎卻柔軟。

雖然這隻船十分簡陋,卻是小小孩童的生命之舟。

江西萍鄉,

連日暴雨導致路面塌陷,

一名工人被困在深坑中。

地面那麼軟,用不了工具,

這幾位消防員,便徒手刨起了泥。

因爲對於他們而言,

能救一個是一個,誰都不能放棄。

遇到危險,他們總是衝在最前方。

遇到困難,他們永遠都在第一線。

他們不是不會累、不會痛,只是他們寧願用自己的累和痛,爲我們撐起一片晴空。

雲南昭通,

凌晨5點時,水位告急,

一名90後的民警,

站在暴雨中嘶吼了50分鐘,

終於喚醒了熟睡中的200位村民。

雖然臉龐還帶着稚氣,但他們卻有勇氣吹響生命的號角,守護着身後的我們。

也難怪有人說:生於華夏,何其有幸!

正是因爲有他們的堅實託底,我們才能過上安穩平凡的日子。

我們也許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也不瞭解他們的故事。

但我們會永遠記得:

狂風暴雨之中,有過這麼一羣逆行者,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實的堤壩。

災難不退,他們不退。

感謝他們,不放棄任何一條生命,不放棄任何一次救援機會!

在網上看到一張抗洪人員的朋友圈。

有人問:“抗洪的戰士們,昨天你睡了幾個小時?”

下面的答案讓人動容。

洪水肆虐之下,連睡眠,對他們而言,都是萬分寶貴的東西。

因爲實在是太累了,

只要稍稍往地下一躺,

他們就能光速睡着。

哪怕靴子裏被灌進了骯髒的淤泥,

褲腿被洪水浸得溼透了。

沒有那麼多講究,

他們要抓緊一切時間,

爲再次上陣補充精力。

因爲慢一步,就多一戶居民受災;慢一步,就多一間房屋被淹。

他們要做的,

是用血肉之軀,

和洪水爭分奪秒。

看過這羣抗洪戰士的身體嗎?

他們的手,

連續十幾個小時,

浸泡在骯髒的泥水中。

有的地方,被泡到脫了皮,

幾乎看不出原本皮膚的顏色,

就像行將乾枯的老樹枝。

我們幾乎分不清,

哪裏是手指,哪裏是鏟柄。

但他們一鏟一鏟,從來都不喊累。

他們的胳膊,

被曬到發紅發痛,

大塊大塊地褪了皮。

有的密密麻麻起了一胳膊的水泡,

可他們還是頂着烈日,

一個接一個地扛着沙袋。

他們的鞋上全都是淤泥。

原本結實的鞋底,

一個接一個地脫了膠,

走路都困難。

往外一倒,

靴筒裏全是髒水,

整隻腳都被泡得發白起皺。

可縱使已經如此辛苦了,他們還是從來都沒有退卻過。

因爲,他們知道,身後就是土地,身後就是人民!

其實,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蓋世英雄呢?

這羣抗洪第一線的戰士們,大多都非常年輕,甚至比你我還要小上幾歲。

他們也是誰的兒女,也是誰的父母。只是穿上這身戎裝,他們就有了責任和使命,爲所有人遮風擋雨。

網上有個視頻,一度惹人淚目。

一對父母瞞着兒子,偷偷趕到救災現場。

見到兒子之後,父親忍不住心疼地直抹淚,甚至搶着扛起兒子面前的沙袋,試圖爲兒子分擔一點肩上的重量。

你看,我們眼中的英雄,脫下那身戎裝後,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他們不是鋼鐵之軀,卻甘願離開自己的家,守護別人的家。

還有一名消防員彭阿瑞,因爲抗洪救災,錯過了妻子的臨盆。

撥通視頻電話後,他用一雙滿是老繭的粗糙大手,一遍一遍溫柔地撫摸過屏幕

他很想回家,但前線需要他。

所以他只能哽咽地對妻子說:“抗洪結束後,我立刻回去見你和寶寶。”

而他的寶寶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焰藍”。

火焰藍,正是中國消防的顏色。

誰不希望親眼見到孩子出生,親身陪在父母身邊呢?

可既然擔起這身責任,有些事,錯過了,也就只能錯過了。

舍小家,保大家。

這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他們的無奈。

感謝他們,守護着我們所有人的安寧!

中華民族向來是打不垮的民族。

因爲,滔天的洪水,衝得垮堤壩,衝不垮人心。

洪水之中,大家衆志成城,守護着自己的家園。

在江西九江,

一封“返鄉抗洪”的號召書發出後,

短短几天之內,

便有4100人返鄉。

他們職業不同、年齡不同,

但同樣有着守護故土的願望。

江家嶺村,

一羣平時喜歡跳廣場舞的阿姨們,

自發組成了一支“防汛阿姨團”,

幹不了扛沙袋的重活,

就親自動手裝沙袋。

英雄的定義,

從來不取決於力量的大小。

她們雖扛不起重物,

但卻扛得起家鄉。

在湖北武漢,

也有這麼一支“銀髮護衛隊”,

隊裏成員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5歲,

最大的老人家,甚至已經85歲。

可他們也組團守在大堤上,

毫不含糊地巡查險情。

白髮蒼蒼如何?

年紀大了又如何?

他們照樣能爲了家鄉,

做勇往直前的守護神。

洪災之下,我們見證過太多太多的悲情故事,卻也目睹了太多太多的人性光輝。

有白髮的老奶奶,溫柔地爲抗洪戰士擦汗;

有村民冒着暴雨,自發爲一線的消防員,撐起一把遮雨的傘;

有10歲的小小少年,偷偷拿零花錢給抗洪官兵買來了糖果,只是希望他們能苦中帶一點甜;

有個子矮矮的小姑娘,主動拿起杯子給滿手泥濘的消防員哥哥喂水。嘴裏還着急地說:“你不用彎腰,我再端高點!”

還有阿姨們,親手煮熟了一筐筐的雞蛋,又挨個剝好給抗洪軍警……

這是最質樸的感謝,也是最質樸的溫暖。

我想,英雄之所以爲英雄,並不是因爲他們長着英雄的外表,有着英雄的力量。

而是因爲,他們始終擁有着一顆英雄的心。

正是因爲有了這羣英雄的存在,2020年,再面對特大洪水時,我們好像沒那麼無助和絕望了。

或許是因爲知道:

我們有全世界最可愛、最勇猛的戰士。

也有全世界最善良、最勇敢的人民!

感謝大家的辛苦,才使得家園不至遭到沖毀。

感謝大家的付出,才護住了祖國的一方安寧!

面對這場特大洪水,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需要的時候,也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後,天終會亮,雨終會停。

希望不再有傷亡,也希望所有的救援人員,可以平安歸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