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正從高速度的增長向高質量的發展轉變。我們過去曾取得非常高速的增長,比如1978年到2007年之間,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效率的改善。中國過去爲何能在營商環境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實現高速增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白重恩在“第五屆創新經濟論壇”中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營商環境”爲題展開演講。

白重恩認爲,中國過去之所以能在營商環境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實現高速增長,與地方政府實施的“特惠模式”有關,“特惠”和“普惠”是相對應的,在普惠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特惠模式在促進增長中是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但前提條件是,政府所提供的幫助主要是降低制度成本,而不是提供廉價的要素。

新形勢下“特惠模式”的侷限性

白重恩指出,中國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中,“特惠模式”的侷限性會越來越大。

一是因爲過去的經濟增長是追趕型經濟,地方政府對哪些企業、哪些業務容易成功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選擇特惠對象時相對容易,隨着經濟的發展,需要由創新來推動經濟增長,再選擇特惠對象時就變得越來越難。二是過度支持特惠對象會造成產能過剩和低效率的投資,有很多研究表明,過去政府扶持的一些產業後來變成了過剩產業。三是“特惠模式”帶來不公平和治理等方面的問題。中國在新的發展階段,要追求高質量發展,要儘量的減少不公平,要對治理提出更高標準。四是“特惠模式”會使其他發展目標被忽視。地方政府提供特惠的動力來自於企業發展與經濟發展,而其他的發展目標,如環保、居民的消費等可能就不會得到充分重視。

高質量發展依賴於創新和有效的資源配置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白重恩認爲,一是居民從經濟增長中獲得更多,這就需要有更高質量的消費和更多的創新。二是需要更快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也就要求有更高效的投資和投資結構的不斷升級。“比如,中國過去比較依賴於傳統的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但隨着基礎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投資不再能產生較高效率,所以要減少這類投資,增加新基建,以及對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效投資。此外,創新也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驅動力,還有更高效的人力發展配置與更深入的改革。”他說。

白重恩提到,在高質量發展中要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這些重大風險中一部分與金融風險有關,這跟企業效率的改善有着密切的關係,當企業效率提升,金融機構面臨的金融風險會相對較低。同時中國在全球價值鏈方面要解決一些“卡脖子”的問題,也需要相應的創新來解決。從各個方面來說,高質量發展依賴於創新和有效的資源配置。

高質量發展爲普惠的營商環境帶來新挑戰

白重恩指出,高質量的發展依賴於創新,更多的企業嘗試創新,再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這就需要有普惠的營商環境,讓所有企業都能夠有同樣的機會在競爭中勝出。

“高質量發展對普惠的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挑戰。”比如在高質量發展中,不僅僅要追求GDP增長,還要讓經濟健康的增長,要讓人民從經濟增長中有更強的獲得感,要有更好的環境、更高的治理水平等。這種多目標管理帶來的政策疊加如果相互不協調,會使企業的營商環境變得更加困難,這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對營商環境的一個新挑戰。“此外,在支持創新、支持產業升級方面,我們還需要更好的金融環境來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白重恩直言。

如何進一步改善普惠的營商環境?白重恩建議,可以考慮“特惠模式”的變形,挑選一些重點行業作爲突破口,將它們在營商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儘量解決。同時,要避免因爲多目標管理而造成制度打架的問題,可以找一個擁有強大協調力的部門,統籌營商環境的改善,爲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前海傳媒 出品

撰稿人 黃海琳 吳可

編輯 陳吉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