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王雪)"孫護士長,我爸這根救命的管子帶了八個月了,還很好用,真的太感謝你們了。"不久前,哈醫大醫院PICC門診接到一個特殊的電話,原來是攜帶PICC置管的患者鄭先生特意來電話表示對PICC門診的感謝。

去年12月,鄭先生突發腦出血被緊急送到哈醫大一院,病情十分危急。腦外科醫生團隊立刻實施手術,雖然術後情況明顯好轉,但還要進行藥物治療。

由於患者術後第四天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藥物無法輸注,此時狀態極不穩定。若藥物不能及時輸注,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PICC門診孫景雲護士長帶領其團隊立即爲鄭先生成功置入了PICC,脫水藥物立即輸注,及時減輕顱內水腫及壓力,保證了鄭先生的治療效果。

鄭先生身體好轉後,7月3日又接受了第二次腦修補手術。近日,鄭先生的女兒來電話說:"真沒想到PICC能用這麼長時間,這真是一個救命的管子!有了這根管子,我爸不僅藥物治療沒中斷,而且還少挨那麼多針,痛苦也減輕了不少。"

爲什麼長期輸液後有的病人外周血管穿刺困難呢?專家表示,主要是由於藥物特點所致,比如藥物的刺激性、發泡性及高滲藥物。尤其高滲藥物(比如甘露醇、TPN腸外營養)靜點連續超過24小時肯定形成靜脈炎,血管內膜破壞首先形成靜脈炎,繼續應用高滲藥物血管內膜增厚,官腔變窄,血管中模變硬無彈性,最後導致血管形成閉塞性靜脈炎而無法藥物注射。

孫景雲護士長表示,其實血管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不會再生,有血管藥物方能輸注體內,保護外周血管就是保護生命線。

孫景雲護士長介紹,現在PICC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腫瘤化療患者所熟悉,但其實PICC更適用於腫瘤術前的患者。例如胃癌、腸癌的患者,在做手術前胃鏡腸鏡就已經取過病理,診斷明確。像這樣的患者就建議術前留置一根PICC導管,這樣一根PICC導管從手術到術後化療基本解決輸液問題,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更降低了總費用。

孫景雲護士長強調,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腦外科手術病人、居家輸液治療、重症胰腺炎等長期輸液病人,PICC導管應該提前應用,而不是靜脈穿刺不上,血管枯竭了纔想起扎PICC。

tips:

什麼是PICC?

PICC是由外周靜脈置入、導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靜脈大血管的置管,可保留7天至1年時間。它主要適用於長期靜脈輸液,腫瘤化療,TPN、甘露醇等高滲藥物治療,外周靜脈條件差的患者。在治療方面,PICC真正能實現''全程治療、一管到底''的所有靜脈輸液需求,避免了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穿刺危險性低、損傷較小,不受年齡限制;在生活方面,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除大幅度,大力量的動作外,不限制手臂的活動,提高生活質量;在治療費用方面,降低全療程總費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