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美股研究社

來源: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

Azure會是微軟下一個上升推動力嗎?

北京時間7月23日,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公佈了其2020財年第四財季即今年二季度的業績報告。從財報的整體表現來看,微軟營收、淨利潤均超出了市場預期,但表現在資本市場似乎並不滿意。財報公佈後,微軟股價盤後跌超2%,現報207.01美元。

不妨先來看一下第四財季微軟財報究竟表現如何:

- 營收38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超出市場預期的365億美元;

- 淨利潤112.0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1.87億美元同比下滑15%,但超出市場預期的104.16億美元;

- 每股收益1.46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1美元下滑15%,但亦超出市場預期的1.35美元;

具體到營收方面各部門業績:

第四財季,微軟的生產力與業務流程部門營收117.52億美元,同比去年的110.47億美元增長6%;

智能雲部門營收133.71億美元,同比去年的113.91億美元增長17%;

包括Bing、Windows、Surface和Xbox在內的More Personal Computing(更多個人計算)部門營收129.1億美元,同比去年的112.79億美元增長14%。

在過去的整個2020財年,微軟實現營收1430億美元,實現利潤442.8億美元,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14%和13%。

實際上,今年疫情的持續,對發展確定性強的科技股而言,更加容易享受疫情催生的紅利。像美國科技巨頭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的股價幾乎每天都在創新高。亞馬遜股價突破3000美元、蘋果股價屢刷歷史新高、Facebook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谷歌屢創歷史新高,重回萬億美元上方。

微軟也穩站200美元關卡之上,步入頻創歷史新高的大型股票之列,年內漲幅達35%,最新市值1.61萬億美元,逼近蘋果的1.69萬億市值。目前,不少分析師仍對微軟持有相當樂觀的態度。

不過,迴歸到財報來看,儘管微軟的Office、Azure、Windows等方面的業務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明顯的確定性,但若剔除疫情因素的刺激,這種增長潛力能否得到如此快速的釋放還有待于思考。而且財報公佈後,微軟盤後股價的下跌也並不會是空穴來風。那麼,微軟二季度的這份財報,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

喫上“疫情紅利”多個板塊增長迅速

能持續多久仍值得關注

據IDC的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增11.2%,達到7230萬臺。其中,在疫情嚴峻的美國,PC需求上漲尤爲明顯,第二季出貨量估計超過2100萬臺,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

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現“短期復甦”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供應商補充庫存和移動PC需求增加所推動。邏輯在於,在疫情的刺激下,居家工作和遠程學習需求激增會使得PC端出現強勁需求。

這對於微軟來講,當然是一大利好。當PC端的需求激增之後,不論是Windows、Office還是Xbox內容和服務等板塊都出現了大幅增長。比如,二季度微軟Xbox內容和服務收入增長了65%,用戶的參與度創下了紀錄;Surface 營收增長28%;LinkedIn營收同比增長10%;Office商業產品和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5%等。

儘管,二季度微軟的Office、Windows使用量加大,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但到底還是有疫情催化的因素在內。但疫情總有消散的一天,一旦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有效控制,人們迴歸生活常態之後,這種由疫情催生出來的快速增長紅利,比如居家辦公、在線遊戲的火爆也是有可能出現市場冷卻的。雖然目前微軟在軟件辦公等領域的位置無人能撼動,但屆時產生的影響也有可能會體現在微軟的股價表現上。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的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部門總體營收的117.5億美元雖然保持了同比增長態勢,但實際上是低於119億美元的預期的。微軟表示,客戶持續從多年的本地協議轉向雲服務以及中小企業的軟件許可需求放緩使得商用Office產品營收下滑34%。這意味着,微軟的這一關鍵業務可能會出現後續增長乏力的情況。

疫情加速遠程辦公進程

但競爭和投入壓迫下恐限制利潤率增長

今年疫情突襲下,遠程辦公的火熱程度已經無需多言。有“當紅炸子雞”頭銜之稱的Zoom就是在線辦公通訊的典型代表,截止目前,其年內股價漲幅已有近283%。

而微軟旗下協同辦公軟件Teams也成爲其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服務。數據顯示,今年4月底,Microsoft Teams的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7500萬,相比3月份的4400萬增長顯著。前不久,Teams還新增了“Together Mode”新功能,最多支持 49 人同時在線,不斷完善整體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據研究機構Apptopia的數據顯示,Zoom的用戶數在3月份時就已經是微軟teams的兩倍;還曾創下了在全球單日下載量達34.3萬人的記錄,在遠程在線辦公領域,Zoom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此外,slack也是這一領域的獨角獸,雖比Zoom的關注度要稍弱一些,但在疫情期間的曝光率也在大增。近期,分析師對slack的前景也較爲看好,其中,FBN Securities給予跑贏大盤評級;Cantor Fitzgerald給予Slack 增持評級。

對於微軟teams來說,除了要面對這些獨角獸的激烈競爭,還有谷歌、亞馬遜等巨頭的擠壓,此外,臉書也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視頻會議功能,開始搶奪在線視頻會議的用戶。

面對這些激烈的競爭,很有可能會限制微軟利潤率的增長。

一方面,爲了維持自身在技術和行業內的地位,微軟需要在研發支出以及銷售方面加大投入。財報顯示,第四財季,微軟的研發支出爲52.14億美元,去年同期爲45.13億美元;銷售和營銷支出爲54.17億美元,去年同期爲49.62億美元。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微軟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可能難以降低。

即便是剔除競爭層面的因素,隨着微軟在這一領域客戶的增加,爲了更好地支持員工居家辦公的需求微軟自身在雲平臺上的支出也將增加。

財報顯示,二季度微軟的總營收成本123.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4.12億美元高出不少。

其中,產品營收成本爲43.70億美元,去年同期爲32.98億美元;服務及其他營收成本爲79.69億美元,去年同期爲71.14億美元。

雖說沒有明確顯示微軟在這一項目上的支出費用,但從微軟成本的增長情況來看,勢必有這一因素在內。日前,有消息傳出微軟旗下的LinkedIn裁員6%,可見,科技巨頭也同樣面臨成本支出的巨大壓力。

而且從微軟近幾個季度的淨利潤增長情況來看,也有放緩的跡象。Q2淨利潤增速爲38%,Q3爲22%,Q4卻同比下滑15%。在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微軟未來的利潤率增長很有可能會受到相應的限制。

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巴赫曼也指出,微軟2020財年和2021財年之間的利潤率比較將是很艱難的。對於2021財年的綜合營業利潤率預期,BMO Capital Markets從37.1%下調至36.7%。這表明,市場呈現出了對微軟利潤率增長的擔憂。

雲計算業務增速放緩

微軟還能借雲衝刺2萬億市值高地嗎?

在微軟財報公佈前,市場一致預期其雲計算業務會爆發式增長,這也是微軟股價能夠不斷創新高的重要推動力。但財報公佈後,微軟的雲計算業務不僅沒有大幅增長,反而放緩了。究其原因,在與中小企業支出的減少。

財報顯示,第四財季微軟的雲服務營收133.7億美元,略好於分析師預期。不過,這個季度,微軟並沒有公佈Azure雲計算業務的準確收入數據,但微軟表示收入增長了47%,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微軟Azure增速首次低於50%。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爲中小企業在疫情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出現了購買方面的疲軟,影響了微軟的Office和Windows OEM-Pro業務。在Windows中,雖然整體OEM收入增長了7%,但這一優勢卻被5月和6月中小企業的需求放緩所抵消。

而很多中小企業的市場恢復能力較弱,所以中小企業對軟件許可需求的疲軟可能還會持續,這勢必會影響微軟下一個季度的企業業務表現,雲計算業務的增速可能還是承壓。

不過,包括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和其他雲服務在內的商業雲業務今年的年收入首次超過了500億美元。可見,雲服務業務仍然還會是微軟衝刺更高估值領地的重要看點。

從微軟雲本身來看,目前微軟雲業務涉及IaaS、PaaS、SaaS三個核心產業環節,底層IaaS+PaaS主要對應Azure、Server products、AI、信息安全等,上層SaaS產品包括office 365、Dynamics 365、Teams等系列產品,同時除了傳統的公有云部署模式之外,公司亦推出私有云、混合雲。

長期來看,考慮到混合雲成爲雲計算主流部署形態、中大企業客戶加速向雲端遷移,疊加公司自身完整產品體系、紮實企業客戶、渠道基礎等,微軟料將持續受益,是有望帶動微軟總體市值再上一個臺階的。

尤其是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上雲以及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企業IT化趨勢還在加強,未來雲計算增量空間非常巨大。數據顯示,雲計算產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從全球來看2020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美元。那麼,微軟雲是可以基於其本身既有的業務來釋放更強生態能力的。

分析師艾夫斯也表示,目前33%的企業業務是在雲環境中進行的,預計到2023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5%。並樂觀預計,到2021年,微軟將領導一個轉型的雲故事,縮小與AWS的差距。

但目前疫情仍然是影響經濟反彈的重要因素,而經濟能否成功反彈還有待於市場的進一步觀察。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微軟的整體業績增長,邏輯在於,當疫情持續影響經濟之後,會限制微軟相應客戶對費用投入上的預算,雖然說整體影響具有不確定性,但卻是值得考慮的關鍵點。畢竟,中小企業對微軟相關雲產品需求的疲軟已經開始驗證這一點。

此外,微軟雲畢竟還需要面臨這一領域不少的競爭對手,比如份額領先其不少的亞馬遜雲、緊隨其後的阿里雲、谷歌雲。其中,阿里雲增速相當明顯,在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爲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前不久,高盛還上調了阿里雲的估值至930億美元。只能說,微軟雲的處境並不樂觀。

但從近期分析師對微軟的發展前景來看,市場主流爲“買入”評級,並紛紛調高其目標價。其中,Jefferies對微軟目標價由200美元上調至24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巴克萊予微軟“增持”評級,並將其目標價由204美元上調至234美元;Raymond James予微軟“強烈買入”評級,將其目標價由從208美元上調至225美元。這意味着,市場對微軟的後續發展仍以樂觀情緒爲主。

不過,微軟雲計算的放緩以及財報後股價的下跌,也反映出了市場對微軟的一些擔憂,這很可能會影響微軟對更高市值的衝刺,後續能否繼續在股市上演“高歌猛進”,美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