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料峭的2月,在四川德陽中江縣,遠眺輯慶鎮鐘樓村,會看見星星點點的緋紅色花苞點綴山嶺間。“這裏就是櫻花嶺,等到2月中旬,櫻花競相綻放,就像大山系上了深紅的腰帶”。對葛巨龍來說,這片櫻花嶺是他和本地企業家、臺灣技術專家8年心血的付出。

“我們引入的是臺灣的寒緋櫻,相中這個品種,主要因爲寒緋櫻花期早、花期長、顏色鮮豔,而且花先於葉開,具有較好的觀賞性”,葛巨龍表示,“苗木和技術都來自臺灣知名農業專家蔡燦玉,他以苗木投資和技術指導的方式與我們合作。”

據瞭解,整個櫻花嶺面積超600畝,採用土地流轉的方式栽種了3萬餘株寒緋櫻。長達3-4個月的花期,讓錯峯賞櫻成爲可能。“這樣能吸引到更多遊客。也因爲如此,走農旅結合的路子成爲近年來我們的發展方向。”葛巨龍說,自己曾用“昔日毛狗山,今朝櫻花嶺”抒發這裏日新月異的變化。

但光有櫻花海遠遠不夠, “把櫻花嶺打造爲臺灣特色優良品種寒緋櫻種苗培育基地,結合鄉村振興讓川臺農業合作更加緊密,走好文旅融合路子,讓當地百姓受益”,是葛巨龍和合夥人的共同想法。

“政府在這方面也很支持”,葛巨龍說,“政府在景區道路、服務設施以及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超過了300萬元”,原先沒有道路直達景區,景區的路一遇到雨水也會很泥濘,“現在好了,不僅有快速路直達景區,景區內路面也得到拓寬和硬化,還打造了觀景步道、觀景亭等,方便了遊客賞櫻。”在他看來,走差異化發展是農旅結合的關鍵。“從臺灣引入的寒緋櫻不僅滿足了這個需求,也爲從“賞櫻熱”到發展體驗經濟開了好頭。

葛巨龍介紹,“2018年起每年舉辦一次賞花節,就是要打響櫻花嶺農旅品牌,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和村民奔康致富。”3年間,櫻花嶺已實現嶺上林間親近櫻花、網絡在線觀賞櫻花、詩詞創作吟誦櫻花等三個維度的賞櫻模式,“不同的場景體驗,滿足了不同類型的遊客需求,也實現了產業扶貧。”葛巨龍解釋,“賞花經濟”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賣土特產“常常供不應求”,還帶動了村民自主經營,有的開起了小茶園、農家樂。“我們季節性用工能達到30餘人,加上給村民土地流轉分紅、土特產銷售等,都讓村民荷包更鼓”。

談及未來發展,葛巨龍表示, “每年櫻花節都能吸引到幾十萬遊客,要繼續深挖消費潛力,開展更深入的川臺農業合作,引入更多優良品種和技術,力爭實現月月有花賞,村民月月有錢賺,同時也要大力培育康養產業,做強文創品牌,做強並延長產業鏈,實現更好經濟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