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股票投資比例再提高?是3萬億真利好?還是老鄉別走?

作者:知識星球找老齊的讀書圈

昨天晚上消息密集出臺,銀保監會發布通知,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最高比例,從之前的30%,提高到45%。

目前保險的總規模大概是20萬億左右,調整之前是是6萬億能買A股,而調整之後是9萬億能買A股,相當於釋放了3萬億資金出來,有人認爲這是一個大利好,之前的調整,莫非就是壓低市場讓保險公司建倉,屬於是打一巴掌揉三揉的節奏,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爲,說孩子都死了,奶來了,現在預期已經逆轉,保險資金再進來,還有什麼用?

其實,這都是普通股民的猜測而已,這條消息,其實應該算中性,因爲當前保險資金投資於權益類資產的餘額只有4.38萬億,相當於保險資金佔比的22.57%,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沒用滿這30%,所以你即便給他比例限制提高到45%,他也沒啥作用。就好比一個路口,限高3米,提高到限高4.5米,但你的車也就2米高,所以對你起是毛影響都沒有。頂多算是畫餅充飢,看着後面有源源不斷的奶而已。

保險資金由於規模足夠大,所以一舉一動都被大家關注,但是從戰績你就能看出來,保險資金這幾年一直都是賺錢的,所以人生有一大錯覺,就是總覺得,保險和社保以及外資,會成爲韭菜之中的韭菜,明明自己纔是那個真韭菜,卻總想着收割各種機構?以爲未來保險資金,會在高位接走自己的籌碼,然後自己賺到錢,把傻了吧唧的保險資金套在高點上,這您就想太多了。保險資金纔不會像散戶一樣追漲殺跌呢?他們通常都是市場的長期配置資金,基本大部分都買指數基金,然後長期持有。股市低估的時候纔買,股市高估了反而會賣,所以這些機構根本就是對手盤,你就想想你的狀態,就知道對方的狀態了,你玩命的賣,對方纔會買,你開開心的買,對方基本都在賣。這就叫,人棄我取,全心全意爲韭菜服務。就拿現在來說,大家又開始咒罵股市,又覺得熊市來了,恰恰證明行情沒有結束。真正行情結束的時候,是你認爲能漲到1萬點的時候。

未來保險資金肯定還會持續買入,事實上這幾年,保險資金本身規模就越來越大,也在持續提升權益資產的投資比例,再加上外資持續流入,所以市場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機構佔比越來越高。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有效,原來那種追漲殺跌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再適用了,現在逐漸進入了機構博弈時代,韭菜們會被各種機構聯合碾壓,賺錢越來越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不過加入你,今年上半年,其實買基金的投資者,收益要明顯好於直接炒股的股民,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這波中期調整,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目的就是打掉之前浮盈,換下一波投機客入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越折騰,損失就會越大。

另外, 昨天銀保監會還接管了4家保險公司和2家信託,證監會也接管了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和國盛期貨。基本都是因爲合規和公司治理的問題,比如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被接管,是因爲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很多人也擔心,我在這幾家保險公司買了保險,買了理財,在證券公司開了戶,會不會受到損失,大家可以放心,肯定不會的,接管就是換個領導,之前的業務還是會兌現的,也會保證投資者的各種利益,正常業務完全不受影響。

綜合來看,大家也不要瞎聯想,什麼有黑手砸盤,監管不樂意了等等,這都是意淫出來的,屬於胡說八道。市場有自身運行的規律,漲的多了就會調整,獲利盤那麼多,肯定要回吐,市場才能重新上漲。股市一直都在正常運轉,結構性牛市依舊存在。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一直漲上去會怎麼樣,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能躺着賺錢了?這在金融市場上是不可能的,躺着賺錢只能賺一段,不會讓你賺全程,中間一定會有中期調整,回收這些財富。讓絕大多數人,空歡喜一場,幾乎不賺錢離開,這就好比狼來了的故事,這纔剛喊了第一句狼來了,一大堆人,撒腿就跑了,所以很安全,真正狼要來的時候,你就算大喇叭廣播他,他也不跑了,任何固化思維,都需要有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再拿樓市舉例,2011年限購開始,這是第一次狼來了,2013年第二次調控,這是第二次狼來了,2017年第三次調控,狼真的來了,但現在告訴你房住不炒了,絕大多數人依舊不信。所以未來股市也是一樣。投資最重要的就是人性,忽悠你兩次,沒有兌現之後,你就會深信不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