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日軍的謊言》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據《呂氏春秋》記載,蚩尤本是九黎部落聯盟的酋長,崇拜牛和鳥。其手下有81個氏族部落。蚩尤領導有方,與這些部落首領關係特別好,所以後世誤將他們稱爲蚩尤的81個兄弟。據史料記載,一開始,蚩尤臣服於炎帝。但後來不知道爲啥,他反叛並打敗了炎帝,導致後者不得不向黃帝求救。但蚩尤似乎天生好戰,他率領81個手下,在涿鹿附近與炎黃聯軍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由於蚩尤會鍊銅,而炎黃還只會使用石制武器,所以一開始蚩尤是佔上風的。據史料記載,爲了竊取鍊銅的祕方,黃帝將女兒嫁給了蚩尤的兒子。後者嫁過去後,想辦法說服了丈夫,得到了鍊銅的祕方。就這樣,黃帝也學會了鍊銅。再加上黃帝從九天玄女那兒獲得了指南車的製作方法,於是一鼓作氣,打敗了蚩尤。

據《中國歷史大辭典》記載,蚩尤死後,黃帝將他的屍體一分爲二,一部分葬在了今天的山東濟寧汶上,取名叫蚩尤冢。另一部分則葬在今山東鉅野,名叫肩髀冢。據史料記載,黃帝此舉,意在平息九黎部落的怒氣,收買人心。而事實上,他做到了。涿鹿之戰後不久,黃帝就成了天下共主。而蚩尤的手下,死的死,逃得逃。各位還記得夸父追日嗎?

據顧頡剛先生考證,說這個故事講的,其實就是蚩尤的部下,一個叫夸父的部落,爲了躲避黃帝的追殺,向着太陽昇起的方向一路逃跑的故事。各位,關於蚩尤,我們一直有以下三種說法。第一種是,蚩尤即炎帝,同時也是黃帝的手下。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在對《水經注》中記載的涿水進行仔細考證後發現,蚩尤與炎黃大戰的涿鹿,與炎黃對戰的阪泉,其實是同一個地方。

換句話說,這根本就是同一場戰爭!所以,蚩尤就是炎帝。至少,他們屬於同一個部落!而夏曾祐、丁山等人則認爲,炎帝和蚩尤都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像後世的皇帝稱號一樣,只是當時部落聯盟首領的尊稱而已!還有第二種說法,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提出的。據說他曾見過周朝的官方史料,裏面明確記載,當年黃帝的手下有6大名相。而蚩尤,就是皇帝最信任的首相!

由於此人作戰勇猛,會鍊銅,所以曾被皇帝派去主管金屬冶煉,順便輔佐少昊。但蚩尤似乎背叛了黃帝,這纔有了後世的涿鹿之戰。最後一種說法是,蚩尤的後代去了哪裏?這4個姓氏,可能就是蚩尤的後代。據東漢的《風俗通義》記載,蚩尤的後代可能姓黎。另外還有蚩姓,是蚩尤後代,宋代的《通志略》裏說,全國當時姓蚩的,不足1000人。最後還有屠姓和鄒姓,據說也是蚩尤的後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