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複賽後,周琦似乎終於打出了配得上他“大魔王”稱號的數據。

十五場比賽,場均24.9分15.9個籃板2.3次助攻2.3次蓋帽1.4次搶斷,兩雙從未間斷,更有五場比賽砍下30+的高分,比他在複賽前斬獲30+的頻率多出一倍還多,攻防兩端的綜合表現,遠超其他本土內線球員。

在報道和集錦中,動輒單節轟下兩雙、竄起來就是一記暴扣、轉換中無人能擋、喜歡扇飛別人“籃球夢”的周琦,也逐漸拉近了自己與“統治力”這個陌生詞彙之間的距離。

但還原到實際比賽中,你就會清楚的認識到——這種“統治力”的展現其實是間歇性發生且有其侷限性的。

像複賽後首戰對青島,周琦在第二節6投5中掃下13分6籃板2蓋帽,但之後兩節5投僅1中只有5分進賬;戰同曦,第二節零分,第三節17分;打山西,第二節6投4中拿到9分5個籃板,然後第二節5投全失一分未得,第四節4中1;對陣北控隊第一節輕取10分4個籃板,但到了第二節,當新疆隊全隊進攻啞火單節只得9分時,周琦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直到第三節才靠罰球收穫了區區1分,幸好在第四節及時回暖,才帶隊扭轉了局勢……

宛若天神下凡的比賽也確實不少,但對手往往是內線羸弱的吉林、沈梓捷缺陣的深圳或排名倒數的廣州。

而在防守壓力更大的場次裏,周琦在關鍵時刻的發揮並不強勢,打北京的最後一節,面對艾派-尤度,周琦4投1中只得2分;輸給八一隊的那場,面對鄒雨宸,周琦第四節5投2中,主要依靠罰球漲分。

由此可見,當球隊需要周琦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時,他的表現並不穩定,在其他時段裏,他在進攻端的狀態也時常在“無所不能”和“低效隱形”之間飄忽不定。

最典型的案例,要屬輸給福建隊那場。

比賽的第一節,周琦通過無球空切、籃下喫餅、補籃和罰球拿到10分,同時收下8個籃板球,單節就達成了準兩雙數據。

但此後的兩節,新疆隊的進攻停滯,逐漸落入下風,阿的江在第三節有意安排周琦進行了大量的低位單打,可不但收效甚微,還嚴重消耗了周琦的體力。

等到第四節的最後時刻,雙方難分高下、每球必爭之際,新疆隊再次把球權集中在周琦的手中,希望他能憑藉着個人能力帶隊突出重圍,但結果卻是周琦背身單打身高體重都遠遜於自己的何重達翻身投籃不沾筐、底角三分偏的離譜、突破上籃失手,久攻不中後,新疆隊敗北。

看賽後數據,周琦的22分26個籃板球4次蓋帽依然是“魔王級”的,但實際上,周琦全場比賽20投僅7中,而且只有一次運動戰得分來自於持球一對一單打(上面單打王哲林)。

如果說其他時段裏的沉寂,尚且能用球隊戰術重心發生轉移、周琦觸球機會不多來進行辯解,那麼在關鍵時刻的拿到球權後依然軟腳,就難免會讓人們質疑周琦在攻堅能力上的不足(比如在昨天被某知名解說質疑爲“領袖氣質不足”、“吊兒郎當”、“像街溜子一樣”。)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周琦的不穩定發揮呢?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低位持球強攻向來不是周琦的強項,也不是他習慣的進攻方式。

在他職業生涯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在進攻端所扮演的都是一個終結者的角色,而不是支撐進攻體系高效運轉的戰術核心。

往前追溯,在他幫助新疆隊橫掃廣東隊奪冠的2016-17賽季,有着與身高不相符的速度和均衡左右手終結能力的周琦主要是以定點投籃、空切襲籃、快攻跟進和二次進攻的方式爲布拉奇和亞當斯提供支援。

稀有的結合球能力雖然爲他的進攻增加了不少想象力,在比賽中也偶有靈光乍現的持球進攻回合,但並不是新疆隊所仰仗的常規戰術,他在隊內最大的作用依然是在防守端快速的輪轉補位和對籃筐的有效保護。

簡而言之,周琦當時的定位,無論從攻防兩端來看,都屬於“超強僚機”的性質。

那時節,周琦的技術特點既爲布拉奇拉開了空間,又彌補了布拉奇的慵懶,而布拉奇也幫助周琦接過了頂防對方重裝內線和攻城拔寨的任務,二人相輔相成,纔有了新疆隊的歷史性問鼎,

經過NBA的歷練後,周琦的力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已經能靠自己在籃下擠佔到更有利的位置,在與國內球員的角力過程中,也不會再輕易陷入被動,本賽季暴增的籃板球數就是最好的佐證。

周琦已經肉眼可見的變壯了不少

在力量激增後,周琦的低位進攻能力也自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不過在CBA按下暫停前之前,新疆隊的進攻還是更多圍繞着外援展開的,周琦負責從旁輔助,場上作用相對過去提升明顯,但依然談不上什麼統治力。

在複賽後,因爲外援回不來,隊內又人手短缺,阿的江教練將周琦推上了絕對的戰術核心地位,這也是周琦職業生涯裏第一次扮演進攻核心的角色。而球隊對他在進攻端的要求從原有的高效的終結和一定的牽制,又增加了低位的強攻、高位的掩護和串聯,推轉換進攻,以及主動的持球殺傷。

對周琦來說,這既是一種放權,也是一種壓力。但問題在於,周琦從來都不是姚明和唐正東那種靠着低位進攻就能碾壓對手的低位大殺器,他雖然有着一定的低位進攻能力,甚至能在某些回合裏強喫張兆旭或趙義明這樣的壯漢。

但這種高對抗的進攻方式卻會對他的體力造成極大的損耗,只要對手不盲目夾擊漏出讓他激活隊友的機會,專注於角力消耗,長此以往,周琦強撐到最後難免就會因爲體力不支而出現技術動作上的變形。

實際上,這種困境在中國籃球過去的圖景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傳統的觀念總是認爲所有的內線核心都必須像姚明那樣在低位摧枯拉朽,用inside-out撐起球隊的進攻體系,可別說是周琦,就連當年的易建聯都無法以這種方式成就王圖霸業。

從某種角度來看,周琦和老大哥易建聯的境遇頗有幾分相似,相較於低位背打,他們都明顯更喜歡面框進攻,尤其是在罰球線一帶的中距離區域,當週琦獲得一對一的開闊進攻空間時,他就能將自己的持球威脅發揮到極致。

身高和周琦相仿的往往沒他快,很難跟得上週琦的突破速度,而當對手的大個子鎮守籃下,讓其他球員來對位周琦時,又很難干擾到他的投籃出手,盲目擺雙塔,又容易被周琦與範子銘之間的高低位聯動打個措手不及。

在此前新疆隊與同曦隊的交手中,面對老對手哈達迪,周琦便是通過大量的罰球線單挑,輕鬆破解了同曦隊的聯防,同理,當其他對手放任他在罰球弧接球時,周琦的全面身手也是新疆隊破局的最佳選項,既簡潔,又省力。

可是,讓周琦在罰球線附近去一對一單挑的策略雖然行之有效,但要想在陣地戰中創造出這樣的機會卻並不容易——罰球線畢竟是籃球半場攻防的核心區域,無論攻防兩端都會在這一代大做文章,而這也是半場攻防時最擁擠的區域。而像周琦這樣的七尺長人,想要從這裏選擇面框進攻,顯然會面對最大的防守壓力和干擾,因此,周琦對空間的需求也就非常明顯。

但問題是,新疆隊很難通過其他人幫周琦打開在罰球線附近的空間,新疆隊不缺能拉開空間的射手,但卻缺少一個能將外線威脅輕鬆激活的PlayMaker,的人唯一能承擔控衛重任的曾令旭(更擅長推轉換而非陣地戰)又賽季報銷,臨時招入陣中的野球小外援格魯佛根本難堪大用。

所以很多時候,爲周琦打開進攻空間的任務,反而需要周琦自己來完成——在個人進攻被對方針對之後,他往往不得不上提到外圍去執行大量的手遞手和掩護,利用自己在掩護後的進攻威脅,儘可能的幫助外線隊友製造出手空間,寄希望於隊友的三分能懲戒對手對自己的針對性防守。

其實這些工作只需要擁有一個CBA水準以上的PlayMaker,就能迎刃而解,可是現階段人手嚴重短缺的新疆隊,就只能把大量的資源堆在這些最基礎的環節上,雖有些大材小用,卻也是無奈之舉。

但這種打法,對新疆隊那些習慣於做終結點的外線球員們的處理球能力又是一項嚴苛的考驗,在這種沒有比賽掌控者的狀態下,球隊的進攻體系稍有不慎就會失誤,而一旦散落在遠端的射手們培養不出投籃感覺,那麼對手就可以放心的採取收縮的防守策略,向罰球線附近堆積大量路障,不僅堵死了周琦在中間地帶的操作空間,還大幅增加了他在低位的接球難度。

而對新疆的外線來說,能把握住眼前稍縱即逝的機會就已經非常不易,哪還顧得上回饋周琦?

這也是爲什麼周琦經常會在某一段時間裏突然消失的重要原因,他其實一直都在參與進攻,只是球隊沒有辦法讓他舒服的得到處理球的空間。

而這往往會在半場進攻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周琦在外圍掩護擋拆等努力收效甚微,射手羣遲遲找不到感覺,進攻空間被長時間堵死,那麼到頭來,周琦就只能硬着頭皮跑到空間有限的低位去進行費力且低效的背身單打。

像輸給福建隊比賽中的第三節,就是因爲新疆隊在三分線外11投2中的投籃表現,才逼着周琦不得不過早的進行低位單打;輸給北京的比賽也是如此,新疆隊在三分線外的表現更是慘不忍睹的35投6中,三分不穩定的周琦只能在低位和尤度的硬碰硬;而在擊敗北控隊比賽中的第四節,則是靠着新疆隊在三分線外的突然回暖,三分球7投4中,才讓周琦重新獲得了在開闊地帶大殺四方的機會,單節以超七成的命中率轟下14分,帶領球隊一舉掙脫泥潭。

簡言之,新疆隊的三分球,就是周琦的晴雨表。

現在新疆外圍最重要的射手唐才育,本賽季剛剛纔被阿的江提上輪換

當然,新疆對此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轉換進攻是新疆隊規避陣地戰泥潭的另一個選項,也是周琦作爲內線球員的一大優勢。當週琦置身於開闊地帶之中時,他驚人的尺寸、出色的結合球能力、不可思議的跑跳能力和嫺熟的左右手終結技巧就能同時發揮作用,迸發出美妙的化學反應,讓他在奔襲中似潮鳴電掣的獨角獸一般無法被常理束縛。

爲了讓周琦打的更加舒適,新疆隊也有意提速,將比賽節奏提到了聯盟第四快,跑出了聯盟第二多的快攻得分。但問題是,新疆外圍防守並不如浙江廣東那般兇狠,轉換進攻純屬靠天喫飯時有時無,如果遇到有優質小外援操刀的球隊,磨陣地依然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這既是新疆隊所必須要面對的困境,也是擺在周琦生涯道路上的挑戰,因爲在未來的國家隊裏,他也會身處於類似的環境之中,中國男籃近年來並不以三分球見長,進攻空間十分有限,國內有投籃、善梳理、防守又不拖後腿的後場球員也少之又少,指望着現階段的周琦或是王哲林去硬鑿國外壯漢又顯然不切實際,一旦體力消耗嚴重,那麼周琦在攻防兩端的整體表現就難免會跟着急轉直下……等到老大哥易建聯退役後,這些問題都將暴露無遺。

可是眼前,我們還看不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能夠讓這份焦躁稍感寬慰。

在新疆隊,阿的江教練實際上做了很多調整。爲了節省周琦的體能,阿的江沒有像李楠在國家隊和李秋平此前執教周琦時一樣,讓周琦在防守端頻繁的外擴延誤或換防,而是盯人結合聯防,讓周琦屹立於籃下固守,同時讓場上的其他球員加強在外線的撕咬,把持球人往禁區裏趕,送到周琦的大長胳膊邊兒上接受制裁。而在面對個別重裝中鋒時,也有範子銘可以幫忙頂防,讓周琦在一旁伺機而動。

這些部署既避免了周琦陷入犯規麻煩,節省了他在防守端的體力,又將他的護框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成果就是截止到目前爲止,周琦的防守效率爲98.7,在國內球員里居於榜首,新疆隊也在他的支撐下,打出了聯盟第四的防守效率。

但這些調整對於志在衝冠的新疆隊來說,依然是不夠的,作爲主要的競爭對手,廣東隊的防守效率比他們更好,進攻效率又有着明顯的差距,人才儲備也同樣難以匹敵,更值得擔憂的是——在與其他強隊的比拼中,新疆隊當前這套陣容的整體實力也很難佔據到上風。

所以儘管發揮搶眼的周琦非常有可能將本賽季的常規賽MVP收入囊中,但是擺在他和新疆隊甚至是國家隊面前的問題卻依然嚴峻。到底是等待一個優質控衛出現,解放周琦身上的壓力,讓他做回自己最擅長的工作?還是逼他繼續升級,努力蛻變,寄希望於他能像老大哥易建聯那樣頂住壓力和質疑,逆風翻盤,成長爲一名撐得起、打得動的攻防核心?

值得欣慰的時,雖然經過世界盃上的慘痛打擊,周琦的狀態並沒有心態崩盤就此一蹶不振,反而在接受批評後,實現了關鍵的成長,打出了職業生涯的最佳表現,但我們都清楚,屬於他的救贖之戰絕不會發生在CBA,而在未來相對有限的國際大賽舞臺上,網友和國家隊留給周琦的耐心恐怕並不會因爲他年紀尚輕而做更多的寬限,一旦他發揮失常,洶湧的輿論必然還會將他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壓力,縱使周琦的內心並不脆弱,他也必須認真思索,自己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到底是繼續忍痛突破自我,還是等待某個人像2015年長沙亞錦賽上的他一樣,同他一起衝破黑暗,走向光明。

作者:槍水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