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男子至今仍未談過戀愛,家人着急不斷安排他相親,最多一天有3場相親,難以忍受之下,這位男子做出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他離家出走了,幾天沒聯繫父母的他打算坐飛機去海南,領走前還聯繫父母透露了行蹤,最後母親報了警,機場公安幫助她找到了男子。

儘管這個男子還是個孝子,怕父母擔心最後還是透露了自己的行蹤,但他的做法稍顯幼稚了些,其實不想相親可以和父母多溝通,讓他自己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理想中的伴侶。

相親的確是最快能認識異性的辦法,如果還有比較熟悉的人介紹,也還是比較可靠的。但是很多人還是對這種方式比較排斥,那麼這部分人就可以通過下面方式去調整,最後尋找到適合的另一半。

1、做好心理上脫單的準備

很多人都有脫單的想法,但是卻爲什麼遲遲不邁出脫單的那一步呢?因爲他們並沒有在思想上做好與另一個人共處一生的準備。

有些人對另一半的要求特別的高,一接觸後稍微有點不滿意就立馬一票否決,沒有任何深交下去的願望。

其實這個世界很少有一見鍾情還能全部鍾情的人,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包容的心。有的話那麼你就能嘗試去接觸相較而言還不錯的異性,說不定對方就是對的人。

2、儘量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吳桂君在《喜歡一個人》說“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癡於肉體,迷於聲音,醉於深情。”所以一開始想要認識異性並吸引對方,是需要做些表面工作的。

心理學裏一個比較著名的理論——暈輪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應用在戀愛中就是那些顏值不錯的人被賦予了更多的理想人格特徵,比方說:和藹、沉着、好交際等等。

所以想要戀愛,就還需要在外貌、身材、穿着、談吐上下功夫才能吸引優秀的異性。

3、不斷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不少情感諮詢師都會告訴那些想脫單的人,儘量去擴寬自己的社交的廣度 ,就算你的這個圈子裏人你不是很喜歡,但是當你的圈子不斷擴大,你或許就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

如何在你有限的圈子裏擴大圈子認識更多的異性?這裏就要提到心理學中著名的六度分離理論,這個理論認爲: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任何兩位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通過一定的聯繫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繫或關係。

所以如果你的圈子很窄,哪怕只有兩三個朋友,你也可以通過這兩三個朋友認識更多的人,關鍵就在於你要主動和朋友們出去找朋友的朋友玩,讓朋友介紹朋友,這也是我比較推薦的認識異性的辦法,因爲比較可靠。

其實,我覺得這男子要做的方法不是去斷然拒絕父母安排的相親,而是先從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然後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去認識異性,這樣父母也不會爲他着急而揠苗助長了,其實逼着結婚的結果往往很難如意。

大家對這位男子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呢?留言說一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