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國務院發佈我國下半年醫改的26項重點任務,關鍵詞爲: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我們梳理了10條與基層緊密相關的動態,包括強社區醫療、發展醫養結合、增加基層編制、促進科學用藥、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發展信息化和基層中醫推廣等。基層醫療再一次被國家醫改提升至重要的戰略位置。

國務院:今年下半年,醫改關鍵詞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

昨天(7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奠定了2020年後半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基調。(以下簡稱“工作任務”)

《工作任務》指出,2020年下半年,醫改關鍵詞爲: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統籌推進深化醫改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相關工作,將把預防爲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繼續着力推動把以治病爲中心轉變爲以人民健康爲中心,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繼續着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醫改的發力點在六大板塊:

❶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❷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

❸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❹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

❺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❻統籌推進相關重點改革。

綜觀全文26條、5457字,我們整理部分有關基層醫療亮點梳理如下:

01 強公衛,加強全科醫生公衛培訓

加強公共衛生相關學科建設和後備人才培養。強化對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臨牀醫生的流行病等公共衛生知識培訓。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等有條件的地方要在完善公共衛生人員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覈評價、激勵機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第五條)

02 社區醫養,上門服務

制定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加強爲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第七條)

03 重慢病管理,強基層防治

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爲突破口,強化基層防治結合。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第八條)

04 加強基層醫療編制配備

深化薪酬制度和編制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統籌盤活用好醫療衛生領域編制資源,重點用於加強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級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機構編制配備。(第十二條)

05 引入社會力量,發展商業健康險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提供包括醫療、疾病、康復、照護、生育等多重保障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第十七條)

06 合理用藥,減少輸液

促進科學合理用藥。實施合理用藥監測,定期公佈監測情況,推動醫療機構優化和規範用藥結構,促進優先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落實“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等要求。加強國家藥品使用監測平臺建設。(第十九條)

07 推動優質醫療擴容下沉

繼續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建立與區域醫療中心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第二十二條)

08 分級診療,注重社區醫療

❶推進分級診療,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

❷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城鄉社區醫療服務能力;

❸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強化基層衛生防疫;

❹深化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促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

❺推動落實對鄉村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收入多渠道補助政策。(第二十三條)

09 互聯網信息化

❶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❷完善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促進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的重塑;

❸支持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

❹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

❺制定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第二十三條)

10 中醫藥振興,基層全覆蓋

❶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等大力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並將實行情況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覈。

❷加快建設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啓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點,提高中醫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❸遴選發佈一批中醫優勢病種和診療項目,鼓勵引導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

❹加強縣(市)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和隊伍建設,推進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

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時重點考慮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❻制定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政策措施。(第二十四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