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我們心中最爲熟悉的文學大師之一,他一生成就不凡,不僅在文學方面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且爲人忠厚,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抗戰時期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便是老舍先生在年近六十時,在破寺內寫下的一首詩。

《西芳寺》老僧禪罷播青苔,引水分沙着意栽。山色輕添苔色碧,一燈幽處拜如來。

這首詩的意思是,寺院內的老僧禪定過後開始培育青苔,他灌溉又培育,分外留心地栽培,遠處的山色襯得青苔更添翠綠,室內昏暗,殘燈如豆,老僧繼續拜佛。

這首是老舍先生在年近六十時,途徑破廟所寫下的詩句。詩中所營造的意境清幽遠寂,意味深遠,雖只有寥寥四句,但卻足以表現一片遠山淡影之間,破廟內的安寧與祥和,清幽古樸之地雖是頹唐破舊,但卻是真正的讓人安心之處。

全詩由近及遠,接着又由遠及近,先寫了近處,破舊的寺廟內老僧入定,又悠閒地栽培綠植,又將目光放在遠處濃淡相宜的青山之間,意境油然而生,更顯孤寂清幽,而最妙的便是這最後一句,老舍先生本已將目光放遠在天邊,但卻忽然收回了眼,天地之間,唯餘一殘燈、一老僧。

老舍先生不愧爲我國近代最偉大的文人之一,他以樸實平淡的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了一副充滿佛教禪意的水墨畫。老舍先生筆下的老僧並沒有一心苦修入定,也沒有執着於佛法修行,只是認真栽培青苔,並俯身拜佛,卻能讓人透過字裏行間感受到老僧的修行和內心的自在安寧。

真正的出家之人又何必如此作態?只需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以平常心和自在心來對待世間的一切事物,那不也是一種修行嗎?所以說,老舍先生所見的老僧,雖然身處深山破廟之中,但卻是真正擁有着自在心和佛性的修行之人啊。

老舍先生一生爲國,將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投入到了文學創作和祖國和平兩樣事情之中,然而晚年卻過的並不太平,毫無疑問,老舍先生是我國近代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但就是這樣一位人民藝術家卻在晚年遭人迫害,人生坎坷,境遇十分難堪,以至於到了最後投湖自盡。

這首詩正是他在晚年寫下,當時老舍先生遊歷破廟,路遇老僧種青苔,心胸之中自成一片天地,老舍先生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觸動了心靈,這纔有了這首《西芳寺》,這首詩其實也意在表達老舍先生彼時厭倦了世人對自己無端的猜忌和迫害,心中已生了疲憊之意,看着眼前的一殘燈和一老僧,如此安定平靜,彷彿世間因果與他無關一般,老舍先生不禁有些心生嚮往,彼時他正處在鬥爭的邊緣,即將身陷囹圄,他想必也在羨慕老僧的境界與修行,渴望人生能夠遠離是非恩怨。

老舍先生一生在文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已是別人望塵莫及,而他最終卻羨慕山間老僧的生活方式,大約也是看淡了、看透了人生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