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來世,我情願不讀書、不留學、不當教授,就待在母親身旁娶個媳婦、生些孩子、種個田地。悔呀!”這是我們的當大大師季羨林先生說的話,百善孝爲先,這樣的話語聽起來就讓人動容!

任何大師的求學之路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季羨林小時候家裏窮,五歲就開始離家,那時候窮人家更不可能拍得起照片,而他的母親依靠大門看着他遠去的場景成了他記憶的永恆,後來直到母親五十歲離世回家奔喪,一直沒有再見到母親一面。

他曾經說過,見到母親棺材停放在大廳的那一刻,他恨不得自己撞死棺材上隨母親而去,還厚纔有了這段話:"如果還有來世,我情願不讀書、不留學、不當教授,就待在母親身旁娶個媳婦、生些孩子、種個田地。悔呀!"

季羨林大師爲了學問,留學德國十年,成爲了中國領域的佼佼者,他也擁有了衆多頭銜,爲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這些頭銜隨便一個都是很多人奮鬥一輩子的目標。

他一生獻給了學問,著作等身,與饒宗頤並稱爲“南饒北季”,唯獨對自己的母親虧欠太多,他直言自己不是個好兒子,中國有句古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是來報恩的,而那些成績佼佼者是國家的,他們爲了國家事業遠在天邊,無法和父母長久相伴,之後成績一般的孩子能長留父母身邊,時常能相見。

不過,即便是再來一次,大多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遠走高飛, 季老的母親相比會因爲有這麼傑出的兒子而驕傲,此生恐怕已經很滿足了。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