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聚焦95后群体、讲述95后成长故事的青春励志成长剧《二十不惑》开播,引发了同为95后的我强烈共鸣。

古人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放到现如今,由“四十”改到了“二十”。可见,“二十不惑”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但是,当面对社会上对95后年轻人宅、丧、一代不如一代等指责批评,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惑”,特别是刚参加工作、走入田间地头的年轻干部们。

初入农村,我也有很多“惑”,但通过基层三年的捶打磨炼,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二十不惑”四字诀,并以此为鞭策,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青春梦想。

年强干部要信念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才会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国家、交给人民,才会对党和国家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但却对北京的农村知之甚少,以至于大学毕业来到农村,面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每每看到同学有良好的办公环境,而自己却一个人守着大山;看到朋友整天“晒美食”,而自己却只能“晒被子”,心理落差就特别明显。也想过要放弃,但放弃就意味着违背了当初来农村的初心。相比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逐渐地,我发现了京郊农村的美,看到了贫困户们对脱低的渴望。三年时间,自己也在不断地改变、成长,慢慢由适应变成了喜欢、再由喜欢变成了爱上。

年轻干部要政治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要坚持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意识。当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失败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靠得住,争做党执政兴国的坚决捍卫者、坚定紧跟者。

年轻干部要本领高。年轻人学历高、有想法,这是优势,但在基层,也是劣势,因为更要懂得和群众打交道。这是在课本中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年轻干部要坚持“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建立起感情,进而实现“交心”。在和群众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要发扬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担当精神,不消沉、不动摇,敢于拼搏、迎难而上,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才能在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汲取能量,茁壮成长起来。

年轻干部要作风硬。如何做到作风硬,就是要在践行“诚”上不打折扣。诚,就是要对党忠诚,讲党性。我们入党的时候都曾向党旗郑重宣过誓,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党员的基本党性。但是,却有不少党员干部逐渐忘记自己的党性而蜕化变质,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让“歪风邪气”“糖衣炮弹”近身。

“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所谓的“二十不惑”,不如说,广大年轻干部要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四字诀,在拼搏的事业中成就事业华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