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是人類繁衍後代的自然方式。與剖腹產相比,擁有住院時間短、產後恢復快等特點,但就護理工作而言,順產並不比剖腹產簡單,護理重點包括惡露、傷口、排尿等多個方面,如果護理不好,產後遺留的後遺症可能會伴隨媽媽一生。

爲了幫助產後媽媽減輕負擔,儘快恢復到產前狀態,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順產寶媽產後護理那些事!

一、產後惡露

惡露是指產婦分娩之後隨着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着物處蛻膜的脫落,連同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的排出物。通俗點講就是分娩過後媽媽體內殘留的不利組織排出的過程。

一般在產後1-3天量多且顏色較紅,其後顏色減淡、量慢慢變少,10天后轉淡黃色,4-6週會完全消失(每個產婦恢復情況不同,也有媽媽持續更久纔會完全乾淨)。

護理方法

1、保持清潔:產婦的傷口處非常容易感染細菌,因此必須使用透氣性好、全棉的衣物。如果出現產後惡露不止的情況,應尤其注意會陰部位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勤換內褲和衛生巾,防止傷口感染。

2、儘早開奶:寶寶吸吮媽媽乳頭時可以刺激子宮收縮,加快子宮恢復,使惡露儘快排出。

3、按摩腹部:媽媽把手放在肚臍周圍移動,找到圓形硬塊,即子宮的位置。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5-10分鐘,這樣有利於促進子宮收縮,讓惡露儘快排淨。

4、適當運動:適當運動有利於加速全身血液循環,預防產後淤血及血栓的行成,促進子宮恢復及產後惡露排出。

二、產後傷口護理

順產的媽媽一般會留下陰道撕裂傷或會陰側切的傷口,由於它位於陰道口、尿道口、肛門交匯處,因此護理上需要特別注意,防止外因感染。

護理方法

1、保持會陰清潔與乾燥:產後媽媽應勤換衛生巾,避免溼透。傷口長時間被溼透的衛生巾浸泡很難癒合,且易滋生細菌。媽媽應以由前向後的方式,每天用溫水沖洗會陰部。

2、避免傷口裂開:側切的媽媽睡覺或坐着時,重心應側向傷口對側,避免惡露流出污染傷口,也避免傷口受壓導致切口表面錯開。

3、經常留意傷口:產後媽媽應多留意傷口變化情況,如果會陰傷口處長時間有疼痛感,或出現化膿、紅腫時,應及時諮詢醫生或立即到醫院就診。

三、產後排尿

產後排尿困難是產褥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順產寶媽的膀胱在生產時由於受到壓迫和牽拉,平滑肌張力減退、彈性暫時下降,這導致排尿反射減弱,增加排尿困難。

如果產後長時間未排尿,產婦應格外注意,可尋求醫護人員協助解決。因爲尿液滯留有可能導致尿道感染,且脹滿的膀胱可能導致子宮移位,影響子宮收縮,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子宮出血。

護理方法

1、調整排尿的姿勢:寶媽到達廁所後,可用手掌輕輕按壓小肚子並撅起屁股,幫助排尿。如果這個動作還是不能順利如廁,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敷在小肚子上,也有促進尿意的作用。

2、利用聲音誘導尿意:通常水流聲會讓身體想排尿,因此,產後媽媽上廁所時可打開水龍頭,利用水流聲促進尿意的產生。另外,還可以通過說“噓噓”或吹口哨來催生尿意。

3、適量食用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及時適量補充水分。

四、產後護理禁忌

1、忌不洗澡、不梳頭

傳統觀念認爲,產褥期媽媽不能洗澡、洗頭,以免因此受風寒,留下病根。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正常分娩的媽媽一般在產後一週就可以擦浴,一個月後可以淋浴。及時洗澡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孔通暢,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通過汗液排出。但值得注意的是產後不宜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引起感染。

2、忌不刷牙

產後氣血消耗過多,爲了補充營養、促進體力恢復,新媽媽常攝入一些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這易導致大量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內、牙縫裏。如果月子裏不刷牙,在細菌的作用下,這些殘渣可能會發酵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使齲齒、牙周炎、口腔炎等發病率大大提高。

3、忌過早大量喝湯

爲了增加母乳量,產後很多媽媽會大量喝補湯,其實這種做法小編並不推薦。因爲剛出生的嬰兒胃容量小、吸吮力也較差,過多的奶水很難被寶寶喫掉,可能會瘀滯在乳腺導管中,導致乳房發脹,這不僅會造成新媽媽痛苦,還會影響正常哺乳。因此,母乳餵養的媽媽產後不宜過早大量喝補湯。

4、忌喝大量白開水

產後坐月子是身體恢復的黃金時期,也是排出孕期及產後身體積聚的水分的有利時機,如果媽媽喝進太多水,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新媽媽產後護理講究多,正確的護理方式可以幫助她們恢復更快,如果護理不當,則可能爲她們的身體埋下健康隱患。因此,瞭解護理重點、避開護理誤區是每一個產後媽媽都應該掌握的知識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