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執導了許多經典作品,但他本人一直覺得,只有《色戒》纔是自己投入最深的電影。可是,站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李安,卻表示拍完後一直不敢看它:

“它離我最近,離我自己的恐懼跟忌諱最深,拍完以後損耗和內傷也最重。拍完後到現在我還不敢看它,可是越不敢面對吸引力就越大。”

這部至今存有巨大爭議的電影,改編自張愛玲的《色·戒》。由於電影太過火爆,以至於許多人都忘了原著的存在。這部小說,是張愛玲年近六十才完成的,也被稱爲其衆多作品中最難懂的一篇。

與大家所熟悉的電影《色戒》一樣,原著也直接涉及“民族”和“國家”的宏大主題,將忠與奸和男女間的情愛糾纏在一起。這一點,李安幾乎全盤接受了,並在電影中做出了藝術化的處理。

有趣的是,張愛玲的小說與李安執導的電影一樣,一經出世便引發了巨大爭議。李安曾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說是對張愛玲寫作後的心境十分感興趣,這個原始的衝動,最終促成了《色戒》的成功。

故事的題材並不複雜,採用一個女學生色誘漢奸的視角來展開。整部電影充斥着刺殺與愛情、殘酷與柔情、冷豔與蒼涼、慷慨與沉穩,這些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內涵,讓人們不禁在理性與感性中探討和掙扎。關於這一點,李安曾說:“感性是色,理性是戒”。

李安導演對細節的追求,幾乎到了偏執的程度。鄭培凱先生在回憶“探班”《色戒》時,適逢劇組拍攝王佳芝帶易先生去裁縫店做西裝。這一個鏡頭,前後NG了九次,整整耗費了一個上午。要知道,這還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鏡頭,只是整部戲拍攝過程中的冰山一角。

作爲男女主演,梁朝偉和湯唯都極爲投入。但是,真正讓他們煎熬的部分,就是劇中幾個大尺度片段。有些情節,沒有設計,也沒有經過排練,而且連李安導演也沒有拍攝經驗。就是如此,當時片場就留下了四名工作人員和二位演員,然後交由梁朝偉和湯唯自由發揮。

據說,這些鏡頭足足拍攝了七天,從演員到導演,這六個人每天都累到麻煩、尷尬到麻木。拍完這些鏡頭後,梁朝偉和湯唯都幾近崩潰,兩人抱頭痛哭。後來,梁朝偉回憶這部戲時坦言:

“不敢回想,已經產生心理障礙。”

梁朝偉尚且如此,女演員湯唯內心所承受的壓力和所受到的創傷,也就不言而喻了。出演《色戒》前,湯唯已經出道七年,只是一直扮演一些不大不小的角色,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像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可是,李安看人很準,湯唯確實將王佳芝演活了。

雖然一直有人說湯唯是“一脫成名”,可真正欣賞過電影的人會發現,湯唯的成功,是建立在演技的基礎上的。她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因爲,在李安這樣的導演手下拍戲,可不是小鮮肉對口型、混流量那麼簡單。

拍“打麻將”的鏡頭前,李安將女演員們安排到香港,特意從臺灣請了一些老年貴婦們教她們老式的上海麻將。值得一提的是,《色戒》中的那副麻將道具,也是從香港專門借來的,是與電影時代背景相稱的翡翠古董麻將。

爲了將湯唯塑造成王佳芝,劇組讓她習慣穿旗袍,適應踩着高跟鞋上街,熟悉上海口音和風俗人情,期間還惡補了上海麻將、蘇州評彈。這樣的“魔鬼訓練”,足足耗費了八個月的時間。最終,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的靈魂,注入到了湯唯身上。

《色戒》雖好,卻讓人不忍去看第二遍。十幾年前,剛出場時的王佳芝,就像一顆青澀的果子,她那青春而逼人的眼神,讓人心靈激盪的同時,不禁爲女主角的命運深深憂慮。這樣一位青澀、赤誠和嫉惡如仇的少女,在和易先生的接觸中,漸漸迸發出了烈火情焰,將劇情一步步推向了高潮。

坦白地講,《色戒》的故事並不美。畢竟,它原本就不是瓊瑤式的愛情故事。在梁朝偉、湯唯和李安等人毫無保留的付出下,那個時代的愛、恨、情、仇、癡、怨、惡,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這個扭曲的故事,接連斬獲多個大獎,自然也是當之無愧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拍電影並不完全是一種享受。當優秀的導演和優秀的演員碰撞到一起,整個劇組都會沉浸在戲中無法自拔。除了角色本身具有的癡怨,演員還承受着現實的巨大壓力。湯唯和梁朝偉對戲時,又不僅僅是王佳芝和易先生的相處。

正因如此,當電影殺青時,湯唯早已內心崩潰,放聲痛哭,而梁朝偉也不免當場落淚,甚至由此產生了心理障礙。,作爲《色戒》的執導,李安所承受的壓力同樣巨大,正如他本人所講:“還不敢再看它。”整部戲的拍攝過程,在李安口中,“就像走趟地獄”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