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肉食大王”投資軍工股,溫氏投資“退夥”接盤成博雲新材大股東,舉牌背後前後意欲何爲?

記者 任飛

LP“退夥”引發上市公司被“舉牌”,溫氏投資在博雲新材的資本運作,除了協議到期之外或另有深意。

走在“豬週期”上升階段的溫氏股份資金充裕,但圍繞軍工題材進行投資的動作仍被業界褒貶不一。而從週期股的經營策略來看,溫氏股份確實已加大了對投資板塊的資金支持,企業未來的投資生意或將越做越大。

“退夥”保股權

股權投資計劃中,合夥常有,退夥卻不常見。7月24日,一則有關原LP“退夥”的公告引發關注。有意思的是,該LP並沒有放棄股權,而是名正言順地“舉牌”了。

該基金爲湖南大博雲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大博雲投資),2014年5月成立之時,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投資)作爲第一大股東出資2.3億元、持股佔比48.88%,隨後投資了上市公司博雲新材,並在2016年5月躋身第二大股東,佔總股本的11.22%。

根據博雲新材近日發佈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由於大博雲投資合夥協議原約定的合夥期限已屆滿,曾經作爲基金第一大出資人的溫氏投資選擇了“退夥”,並單獨對上市公司股權進行持有。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溫氏投資由於佔大博雲投資48.88%的股權,因此間接持有博雲新材2584.77萬股。根據“退夥”協議,原大博雲投資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這些股份給溫氏投資。這意味着,溫氏投資未來將以獨立股東的身份出現在博雲新材的前十大股東明細當中。

按照2584.77萬股對應所佔總股本5.48%的比例,大博雲投資對博雲新材的持股權將削弱至5.74%。以2020年博雲新材前十大股東持股的情況來看,二者將有可能分屬第三、第四大股東。

有分析對合夥人“退夥”的行爲作出解釋,認爲有限合夥份額轉讓造成退夥的,可以借鑑公司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從有限合夥人更注重資合性角度出發,實則有助於資本的流動。而目前“退夥”即被舉牌的博雲新材亦沒有對溫氏投資的股權鎖定作出限制,表示該類股份爲“無限售條件股”。

因此,溫氏投資“舉牌”博雲新材的背後是否意味着主動處置股權備受關注。記者就此向溫氏股份進行了瞭解,公司方面表示,“退夥”是由於原合夥協議的到期,“但它(博雲新材)與主營業務並不相關,屬於財務投資的範疇,後期根據財務投資部門的決策進行處置。”

公司方面還表示,對博雲新材的投資從2015年就已經啓動,但在市值表現方面,博雲新材在當時經歷下跌後,股價已在2016年徘徊在10元/股附近,而目前公司的股價已跌至7.23元/股。

軍工投資涉獵廣泛

溫氏投資是一家投資管理公司,溫氏股份對其全資控股。前述公司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該機構涉及股權投資和財務投資兩大主線,投資領域涉及軍工、消費、節能環保和醫藥。

博雲新材主要從事軍民用飛機粉末冶金和炭/炭複合材料剎車副、軍民用飛機機輪及剎車系統、粉末冶金專業設備等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如公司方面人士所解釋的,系軍工類產業,與溫氏股份所在畜牧業並不相關。

然而記者發現,類似的軍工產業項目在溫氏投資的過往投資中並非個案。截至目前,溫氏投資在上市公司領域還對三角防務進行過投資,持股比例8.29%;而在一級市場,溫氏投資及旗下管理的溫氏肆號股權投資基金、橫琴齊創共享股權投資基金去年完成了對江西國科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

衆所周知,軍工產業涉及重資產,行業面臨資產證券化推進遲緩、產業投入大、回報週期長、難以進行資本轉化等特點。但從溫氏投資的策略來看,對軍工產業的青睞可見一斑。

從資金來源方面,雖然溫氏投資倡導的是通過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但前述公司人士表示,溫氏股份進行資本推動以來,集團投資業務的資金來源已不囿於自有資金,而是在往市場化的方向轉移,形成外部資金和內部資本合力的募資結構。

2019年年報信息顯示,溫氏股份涉及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投資收益達到11.68億,而2018年該類收益爲虧損狀態。與此同時,溫氏股份明顯加大了對子公司投資業務的資金傾斜。其中,溫氏(深圳)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去年被母公司追加了7.80億元投資,投資規模爲所有被投子公司第一;溫氏投資也有151.20萬元追加,從賬面價值來看,溫氏投資在2019年底餘額爲5.03億,位列所有被投企業第六位。

儘管受“豬週期”影響,當前溫氏股份處於業績井噴的階段,2019年淨利潤達144.45億元、同比增長239.38%。但週期行業易受市場供需冷暖變化的影響,一部分觀點認爲,在進行投資業務拓展時,應該加強與主業相關的資產延伸;但另一種觀點則認爲,非主業相關的財務投資理應縮減,匯聚更多企業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