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由郭德纲创立的德云社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往往影响着每一代子孙。

“家风”,虽是经过几代流传下来的,但并不全是糟粕,也有其价值连城的地方。

身为郭德纲长子的郭麒麟,从小就面临着“被教育”:

“在家吃饭,中间的位置必须留给长辈、长辈动筷后晚辈才可动筷、吃饭不许吧唧嘴…………”

看似不近人情的家规,却也教会了郭麒麟更好的处事之道。

成绩优异的郭麒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导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

出国深造的道路已经铺好,但是郭麒麟还是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天桥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德云社“少爷”,郭麒麟。

宽严并济,尺度很重要

如今的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各种优待,宠孩子几乎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常态。

就算有时父母想发发狠,管教一下“顽皮”的小朋友,也会被爷爷奶奶的围攻大军杀得片甲不留。

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孩子只有举止得当,拥有良好的教养,才能为自己寻得一份好前程。

其实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立规矩”,却怕于把握不好力度,给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影响,迟迟没有实施。

严厉并不意味着只有打骂,还包括情感上的严厉。

众所周知,郭德纲可以算的上是一位严父,郭麒麟从小就被父亲严格教育。

生活中,郭麒麟几乎很少会听见父亲夸自己;但犯错时,父亲同样也没有对自己动过一次手。

熟悉郭麒麟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他经常在公开演出时调侃自己初中肄业的事。

事情发生后,作为严父的郭德纲并没有做出我们想象中的行为,而是尊重了郭麒麟的决定。

深知曲艺这方面的路并不好走,当儿子决定要进入这一行时,郭德纲心中虽然有想法,但还是接受了儿子的想法。

事实证明,郭麒麟有了如今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父亲的支持。

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相较于听从父母,更应该尊重自己

闲暇之余,三五个好友相约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吃吃茶点岂不美哉。

No ,这只是单身朋友的聚会,而做了妈妈的聚会话题则是:孩子、孩子、还是孩子。

只要谈到和孩子相关的话题,不善言谈的妈妈们瞬间变身话痨,言语中还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成为妈妈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世无忧,健康长大。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也扼杀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忽视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为孩子们制定好了所有的计划,回过头来一看,未必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就是好的。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妈妈就是十足的“控制欲”妈妈。

朋友出门时穿的衣服,在学校结交的朋友,大学专业的选择,未来的结婚对象都需要跟妈妈报备。

久而久之,朋友家的孩子每当在事业或是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地方都会抱怨一句:“为什不让我自己做选择”?

父母总是拿自己的那套标准,去审核孩子的生活,殊不知,父母的行为已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

妈妈对孩子的控制已经让孩子无法自由呼吸,再加上一个专政独裁的父亲,那生活可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错误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其我们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如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李玫瑾教授表示:“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选择权”。

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这件事要这么办等等……”

应该给孩子两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比如:放假了,是想去旅游还是想辅导一下功课,让孩子有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被尊重,也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提议。

选择对应了责任,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

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六岁的小男孩哲哲不小心弄坏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辆与自己感情很深的玩具汽车。

哲哲又心疼又自责,忍不住流下了自责的泪水。

父亲注意到儿子的异常情绪,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哲哲抽噎着说:“爸爸对不起,我把玩具车弄坏了”。

弄清楚缘由的爸爸,安慰儿子,不要伤心,爸爸改天再带你去买一个。

正在伤心之余的哲哲并没有听进去爸爸的话,只顾掩面哭泣。

过了一会哲哲来到爸爸身边,小心翼翼的说到:“爸爸你还是再帮我买一个吧!”

刚刚没有生气的爸爸,反而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变得特别生气,哲哲看着爸爸希望他可以告诉自己“为什么”?

爸爸严肃的对哲哲说:刚才我问你时,你没有告诉我你的答案,现在的你与机会已经失之交臂。

被爸爸拒绝的哲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哭起来。爸爸训斥道;不可以哭,男子汉不可以落泪。

父母尊重孩子首先就要认同孩子的情绪。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破破烂烂的玩具,就只是一个玩具。

但对于哲哲来说,他给玩具汽车赋予了生命,与玩具汽车之间建立了感情。

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绪时,爸爸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认同孩子的情绪。

“那是你最心爱的玩具,你现在一定很伤心,好好跟它告别吧。”

尊重孩子每一次的情绪宣泄,正确表达对孩子爱的表达,这样才可以实现与孩子心理上的零距离。

对待孩子不要用成人世界里的处事方式去评判孩子的表现;

不要用成年人的价值观去否定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