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正式開啓火星探測的“自駕”之旅。 

“天問一號”自駕“胖五”開始火星之旅

飛向我們的最近的類地行星——火星,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是世界大國探測新世界、展示航天高科技的舞臺。

從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顆探測器開始,截止 2020年7月21號,地球上的各大國已經向火星發射了47個火星探測器,其中以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佔據絕對多數。美國共發射了22個,而前蘇聯(俄羅斯)發射了22個。日本曾經在1998年7月3日發射過火星探測器,但由於技術故障放棄,此後再沒嘗試。歐洲航天局曾經在2003年以及2016年用俄羅斯火箭發射過兩次,兩次都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但軟着陸時出現意外。

印度在2013年10月5發射過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並2014年9月24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是印度第一次對火星進行探測就取得了圓滿成功。

而引人注目的阿拉伯國家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0日用日本的火箭發射升空。

我們中國人當然也有着對於火星探索的渴望,並一直爲之奮鬥,而且早在2011年我國就向火星發射過“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但是我們當時是“搭車”發射,而且結果還失敗了。

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

2011年11月,我國研製的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計劃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升空,實現中國人對於火星的探測夢想,然而遺憾的是,這次發射沒有能夠成功,原因是我們搭載的俄羅斯火箭由於技術問題沒有能夠進入預定軌道,我們這次“搭車”去火星的嘗試沒有取得成功。

有人可能會疑問,2011年我們的長征系列火箭。不僅已經多次完成衛星發射任務,而且也已經完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的宇宙飛船發射。爲什麼我們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沒有用我們自己火箭發射,而是選擇搭載俄羅斯火箭這種“搭載”的方式呢?

而真實的情況是,一直到2011年,我國儘管已經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並已經實現自主的載人航天的發射,但是當時我們存在着一個嚴重的短板,那就是我們的大推力火箭研發和服役上,與美俄等航天發達國家存在着較大的差距,甚至當時的日本在大推力火箭研發上也領先於我們。

比如美國曆史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它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專門爲“阿波羅”登月計劃而研製的一款重型運載火箭,在1967年到-1973年“土星5號”共執行了13次發射任務,其中9次是用於將“阿波羅”宇宙飛船送上月球軌道。它高達110.6米,起飛重量爲3039噸,最大推力340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139噸。

蘇聯“能源號”火箭

而蘇聯時代研製的“能源號”重型運載火箭,最大推力達到了3500噸,是目前全球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具有超過100噸的地球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過在蘇聯解體之後,“能源號”運載火箭停止生產。目前俄羅斯現役最大運載火箭爲“質子-M”運載火箭,該火箭最大起飛重量爲70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4噸。

而此前日本的H2系列大推力火箭推力,也領先於我們。也就是一直到2016年11月之前,我國不具備發射大質量載荷及深空探測器的火箭。

這也就是當時我們擁有火箭推力和運載量都不能夠滿足需求,這也就是爲什麼在2011年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發射,要搭車俄羅斯的火箭的原因,因爲我們當時沒有合適的大型火箭。

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

2016年11月3日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也就是傳說中的“胖五”火箭,它全長56.97米,整流罩直徑5.2米,芯級直徑爲5米,助推器直徑爲3.35米,起飛質量達到878.556噸,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13噸。長征五號的發射成功,爲了的月球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及火星探測,提供了合適的載具。

而在長征五號基礎上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也就是“胖五”改進型,於2020年5月5日晚18時發射成功,成爲中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這就意味着我們徹底告別“搭車”時代,而徹底進入太空自駕遊前往火星的新時期。

“胖五”“天問”射天穹

如今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是搭載“胖五”升空,飛奔向火星的。

告別了搭車而開始自駕遊,這將是我們探索宇宙的新時代,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