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婚姻習俗,尤其是古代,非常重視結婚習俗,說媒、下聘、迎親、嫁娶各種流程一個都不能少。而且,在古代,對於結婚年齡也是有規定的。不過不同於我們現代,是設定最低結婚年齡,那時是催着大家結婚,到了一定年齡不成親,甚至要接受處罰。

在古代男女一般十三四歲就可以結婚了。豆蔻年華就是指十三歲的女孩子,也被認爲是出嫁的好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嫁人的話,別人的閒言碎語就會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大越難找到好人家,會被整個家族抱怨嫌棄。

現代的我們一般會覺得,十三歲那不就是個孩子嗎?身體可能都沒發育好,就要結婚嫁人生孩子,操持一個家庭嗎?爲什麼古代的男人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女孩爲妻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就是最現實的生存問題。中國到現在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更不用說古代了。古代人的生活是比較貧窮的,所以一般人家的女孩子都是不受重視的,到了十三歲孃家就想快嫁出去,省下口糧,還能得點彩禮。再就是古人生存不易,壽命也很有限,十三歲在我們看來是孩子,但是在平均壽命40歲左右的古代,確實也不算小了。如果和現在這樣30歲左右結婚,恐怕精力會讓體力都跟不上,不符合當時的要求了,所以說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孩比比皆是。

而且古代的人一直認爲先成家後立業,結了婚纔算是成年人,才值得信任,因此男女結婚的年齡都比較早。而且古代經常會發生一些戰爭,大量的男人都會被徵上戰場,死亡率也非常的高。而一個國家要存在,人口是基礎。所以這就促使國家就會督促女孩子早嫁人早生孩子多生孩子。有時國家甚至會規定女人結婚的年齡,有“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之類的規定。

基於以上多種原因,家庭社會觀念的多個層面,共同導致了古代女子都要早早出嫁,不但平民家如此,達官顯貴也是這樣。像著名的孝莊太后就是十二歲結婚,十三歲就有了孩子。這是當時的社會條件造成的,是國家的法律規定的,他們也沒有辦法抵抗。而女孩子更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只能無奈地接受,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