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傳統武俠片中幾乎從沒出現過好電影,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兩部,一部《劍雨》,一部《師父》。其中《劍雨》主要靠浪漫劇情和詭異橋段吸引人,被人津津樂道。而《師父》就不一樣了,《師父》是《道士下山》的編劇徐浩峯導演編劇出的作品。影片中沒有花裏胡哨的架勢,都是拳拳到肉,刀刀斃命的殺招。

劇照

並且爲了演好角色,主演廖凡師從徐浩峯,學了傳統的詠春“八斬刀”。據說在美國唐人街,很多外國人都在學,一刀一萬美金。學了很久以後,廖凡也算有小成,獲得了導演的認可。在劇中表現搶眼,被無數粉絲熱捧。

劇照

劇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起士林的麪包不掏錢,這是天津唯一的便宜事”。很久之後看才發現,這句話在劇中十分重要,甚至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短短一句話,竟然有着三層深刻含義。

劇照

起因是當初陳師傅想在天津開武館。需要武行老大鄭師傅的認可。兩人約在起士林餐廳喫飯。鄭師傅不認可小拳種詠春。告訴陳師傅,要想立足開武館,必須要教真功夫。陳師傅斷然拒絕。

劇照

民國末年,軍閥林立,無數的武館也應聲而起。開這些武館的,都是來自鏢局的鏢師爲根。火車修通,火槍盛行,鏢師失去原來職業,但行業規矩還在。武行沒人教真功夫,因爲這種真功夫。“教會徒弟,打死師父”的現象並不少見。

劇照

陳師傅初來乍到,自然不願意教真的。但是你初來乍到就立足,需要的就是“投名狀”,在這裏就是需要教會真的。“唯一便宜事”就是指你不教會真的就開武館,沒寫這等便宜事。

劇照

其二就是說,哪怕你本事再大,也不行。挑戰武館就像挑戰喫麪包,沒人能喫過5個,也沒人能喫過5家。你渾身是鐵,能攆幾根釘。所以需要的就是認慫,遵守規則纔行。後來陳師傅也確實認慫了。他答應了天津武行們的要求,教出徒弟,踢館,然後廢掉徒弟,開館。如果沒有軍閥參與,結果只能是這個結果。

劇照

最後自然是說,你除了這個選擇沒有別的選擇。起士林的麪包不要錢,但是沒有人喫到5個。天津開武館不要付出,但是你的踢館八家。你沒有能喫5個麪包的胃口,就別想着喫便宜飯,你沒有挑戰8家武館的能力,就別想着能夠挑戰8家武館。想要輕輕鬆鬆在天津立足,不可能。

劇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