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國外被某某動物入侵氾濫成災時,網友總會調侃那是因爲沒有中國喫貨的存在。實際上,中國已成爲外來物種入侵的最大受害國之一。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已入侵到我國的有51種。可能你沒有想到,像牽牛花、小龍蝦、牛蛙、巴西龜都是破壞力嚴重的外來生物。本期視頻就爲您盤點了5種,常見且危害巨大的,入侵中國的物種!

NO·5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而是2003年我國公佈的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隨着時間推移,它們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非洲大蝸牛不僅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另外提醒大家,野生的非洲大蝸牛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蟲,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風險,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NO·4 紅腹鋸鮭脂鯉

紅腹鋸鮭脂鯉,也稱食人魚,是分佈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中的一種魚,是水虎魚(Piranha)的一種。該魚體長20-30釐米,全身體色主基調爲灰綠色,頭大,有銳利的牙齒。

這種魚極具攻擊性,一個紅腹鋸鮭脂鯉的大型羣落在數分鐘內就可以把一隻水牛啃食得僅剩骨頭。而這種恐怖的食人魚,最初入侵中國,卻是爲了滿足部分人的觀賞需求。即使是現在,它依然是水族市場中的寵兒。但同時,它們的棄養率也是所有淡水觀賞魚中最高的,沒有之一。可想而知,它們對自然水域的危害有多大!

NO·3 福壽螺

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危害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產和人類健康的世界性惡性入侵水生動物,同樣也是在2003年被我國列入,首批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福壽螺有“巨型田螺”之稱,其食量大、繁殖力強,極易破壞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如果你說抓來喫掉它們,那可千萬得小心!

因爲食用未充分熟透的福壽螺,會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感染,產生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癡呆,甚至死亡。

所以爲了對付它們,部分地方不得不採取獎勵的方式。近日,大理市人民政府就發佈了關於在洱海流域全面開展福壽螺防控工作的通告:凡主動採摘福壽螺卵的,按螺卵40元/公斤的價格給予補助獎勵。

NO·2 紅火蟻

紅火蟻是地地道道的入侵生物,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國。此前這貨先是入侵了美國,導致美國每年設備維修以及防治費用高達60億美元。後來在2003年左右,紅火蟻就已滲透中國。

因爲當時這種小小的螞蟻並沒有給當地帶來太大的麻煩,所以讓它們有了生息繁衍的機會。之後這些螞蟻便以驚人的速度擴散,如今已經入侵至我國臺灣、香港、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市地區。

如果你看到這種螞蟻,請給它一把火或者一壺開水,進行人道毀滅吧!

NO·1 豹紋脂身鮎

豹紋脂身鮎這名字不僅念起來拗口,聽起來也不怎麼耳熟,但是如果告訴你,它在國內通常被叫做清道夫,那你一定就非常熟悉了。這種魚原產於南美洲,廣泛分佈於亞馬遜河流域,已在美國、墨西哥、南非、東南亞、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形成入侵。

清道夫作爲外來入侵魚類,具有驚人的適應力。它們既可以在水溫較涼的地區生存,也可以在水溫較高含氧量低的池塘中生存。不僅對於水體酸鹼度的耐受能力極強,甚至在高海拔地區也能順利存活,堪稱變態一般的存在。

清道夫在江河中幾乎沒有天敵,不僅喫水中的碎屑,還會喫掉其它魚類的魚卵。一條清道夫每天可以喫掉3000至5000粒魚卵,嚴重威脅着其它魚類的繁殖。它們還會在河岸鑽出1.2米到1.5米深的洞穴,這些洞穴會造成河岸堤壩的不穩定,引起淤泥沉積,河岸侵蝕垮塌等。

有些人會說,既然危害那麼大,爲什麼不發動喫貨的力量,把它們全消滅光光呢?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魚屬於外骨骼魚,魚骨比魚肉還多,營養價值又不高,加上味道腥臭,所以並沒有辦法吸引大衆的味蕾。好了,本期的《半島Top榜》就到這裏,視頻內容由小葵爲您解說,如果喜歡視頻的話,別忘了點贊、訂閱、分享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