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孙无忌:一个强势而又被选择性忽略的外戚,为何改变唐朝历史?

在唐朝历史上,唐朝初年是最为动魄惊心时代,因为从李渊立朝,一直到武则天称帝,唐朝每个皇帝都在改变着历史,虽然唐朝历史是由皇帝创造,但除了皇帝,也有大臣也能改变历史,而唐朝初期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是他改变了唐朝历史,而且两任皇帝与其有着直接的关系。此人就是长孙无忌。

一、生死存亡之时定下决心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也是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一名近臣。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前后,长孙无忌就始终在身边。而且唐明开国初年不久的“玄武门”政变,就与长孙无忌有关。

当时李世民的位置很尴尬,因为李建成已经意识到李世民势力太大,因此不断削弱李世的势力,把他身边能臣良将大都调开。

李世民也意识到这种结局肯定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没兵权的亲王,也可能会被杀。李世民在夺位上一直定不下决心。长孙无忌却不断劝李世民要早下手,因此长孙无忌也知道结局会很惨,李世民倒台,他的命也不会保住,谁都知道两人关系。

在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的劝说下,李世民从犹豫不决,到定下决心,决定政变。此时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知道政变失败的结局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赌一把。

任何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孙无忌有些谋略,他与李世民等人共同商讨了时机,才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太子,后来又继位,然后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进行清除,都与长孙无忌出谋有关。

可以说,李世民当皇帝与长孙无忌有一定关系,毕竟都是“拴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一点长孙无忌看得很清楚。“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也很狠,如果他不狠留下隐患,也对李世民不利。

如果长孙无忌不劝李世民,或许李世民也能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正是在长孙无忌的不断催促劝导下,才促成政变提前到来,也使唐朝第二任皇帝及早诞生,当然也出现了首任太上皇。这就是他第一次改变唐朝历史。

二、储位变动之时及时补位

李世民当皇帝后,对这位大舅哥更是无比信任,长孙无忌也享受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长孙无忌风光无限,无人敢动。因为他既是重臣宠臣,还是外戚,就单凭外戚这层亲近关系,无人能比。

在李世民继位期间,不得不承认,长孙无忌还是很敬业的,他忠诚李世民,工作很努力。但李世民后期也经历过儿子争储之事,长子李承乾政变险些成功。

一个王朝的储位是一个王朝稳定的基础。李世民很清楚,本来他着重培养李承乾,但李承乾心理变化太大,太着急。而李世民也犯一个严重错误,立完太子李承乾,后来又喜欢儿子李泰,给李泰的待遇比李承乾都多,让李泰产生错觉,认为将来能被立为太子。于是就产生了李承乾想杀李泰,李泰想继位的事件。

在李世民儿子之中,长孙无忌扮演角色很关键,他既不能深劝,因李承乾、李泰都是他的亲外甥。当李世民废掉李承乾,在立储一事上,他想立李恪为皇帝,但此时长孙无忌出手了,长孙无忌建议立李治,因为李治也是长孙皇后所生。

而李世民认为李治太文弱,将来担不起大任,但在长孙无忌劝说下,他还发动大臣一起劝李世民,最终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如果李恪当皇帝,或许唐朝历史将改写,也不会有武则天出现。但恰恰因为长孙无忌的极力建议,李治才当了皇帝,自此唐朝再次发生变化。

三、极力反对却促成一位皇帝

李治对这名舅舅很尊重,也很敬重。而长孙无忌此时的地位甚至比汉朝时的霍光还要显赫,而且在辅佐李治初期,唐朝大事没有长孙无忌,李治不敢决断。

但李治虽然是一个很宽厚的人,但他的性格很犟。而且有些事他虽然做不了决断,心里也有数。

长孙无忌认为辅佐李治,等李治能处理大事时,他可以安度晚年。但没成想,此时一个女人出现,注定了长孙无忌的悲惨。

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对于武则天,我们都知道是李世民的才人,但李治却相中了。在李治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按理说,长孙无忌此事不应该管这事,但他极力要管。

长孙无忌此时不是倔强了,而是老糊涂了。或许在他心里李治就必须听他的,但李治倔强遇到了长孙无忌的坚持,两人谁都不想让。

李治甚至带着武则天亲自上门看望长孙无忌,希望长孙无忌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但长孙无忌依然不同意。也让武则天对他极其痛恨。

李治想亲政,不可能在立皇后之事上听从长孙无忌,他正好想利用此事,清除一些老臣。最后李治还是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也开始酝酿收拾长孙无忌了,此后长孙无忌以谋反罪,被发配到黔州地区。当李治想重新复审长孙无忌案子,但长孙无忌被武则天的人逼着自尽。自此一代重臣及外戚就这样悲惨的死去。

在长孙无忌阻挠李治立后一事上,他应该辩证的看,或者慢慢向李治灌输。只可惜长孙无忌在立武则天一事上,并没有拿出自己的谋略。而李治正要立威之时,越是反对他做这件事,他越要去做。可以说长孙无忌也成就武则天,让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帝,改变了唐朝历史轨迹。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