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關鍵對話竟可以拯救一個英雄的生命!下邳之戰,關羽精疲力竭被困土山。就在關羽準備拼死一搏時,對話高手張遼與關羽展開了一場關鍵對話。張遼竟然說服了毅然赴死的關羽,挽救了關羽的性命,這也纔有了後來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關雲長。

-1-

今天要講的《關鍵對話》這本書,就是講如何正確地進行關鍵對話。關鍵對話是指那些具有較高風險、衝突觀點和激烈情緒的對話。這本書的作者是科裏·帕特森等四人,他們長期致力於改善領導力和人際關係,已經用關鍵對話等知識在全球範圍內培訓了數百萬人。

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作者告訴我們通過四步創建法,即尋找共同目標、識別策略背後的目的、開發共同目的、構思新策略,去創建共同目的,建立安全感,改進關鍵對話。

讓我們看看張遼如何與關羽創立共同目標。

-2-

在土山上捱到天亮,又困又餓的關羽,準備衝下山去,以死明志。這時張遼來了,生死存亡之際,面對敵將,關羽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啓動自我防禦,警惕地問:“文遠欲來爲敵?”

張遼說:“非也。昨夜曹公已破下邳,軍民盡無傷害,差人護衛劉備家眷。”

關羽大怒:“言特說我?你是來勸我投降嗎?吾視死如歸,寧死不降。”

對話陷入了深深的敵意,因此張遼必須先消除關羽的不安全感,才能重啓對話。

首先,張遼積極尋找雙方可能的共同目的。

張遼解釋:“想故人舊日之情,特來相見。”

關羽問:“文遠欲助我嗎?”

張遼說:“非也。”

關羽生氣:“既不助我,來此何干?”

張遼尋找共同目標失敗。

其次,張遼轉爲識別關羽表面策略背後的真正目的,即用三罪啓發關羽。

張遼說:“兄今死,有三罪。

初與劉備結義,誓同生死;今戰死,倘劉備復出,則無法相助,違背當年盟誓。其罪一。

劉備付託家眷,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劉備所託。其罪二。

兄武藝超羣,不思共劉備匡扶漢室,欲赴湯蹈火成匹夫之勇,爲不義。其罪三。”

就是說關羽你赴湯蹈火、寧願一死只是你的策略,但不是你的目的。輔助劉備、實現諾言纔是你的終極目的。

關羽恍然大悟,不安全感也消失了,對話氣氛也隨之緩和。

關羽沉吟:“我有三罪,我將如何?”

第三,張遼用“三便”爲關羽開發共同目的。

張遼說:“徒死無益,不如暫降曹操;另打聽劉備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便可以保二夫人,二便不背桃園之約,三便可留有用之身。”

關羽心動。

最後,張遼與關羽一起構思“三約”新策略,即解決方案。

關羽說:“你有三便,吾有三約。

一約,只降漢,不降曹;

二約,二夫人處,不許到門;

三約,如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趕去;

三約缺一,斷不肯降。”

-3-

曹操欣然同意,張遼憑藉三罪三便三約,最終成功完成了與關羽的關鍵對話。

結果皆大歡喜,關羽放棄了原先必死的策略,忍辱降操又保留了名聲,更重要的是實現了他的目標,即日後東山再起、輔佐劉備;曹操也實現了收服關羽的目的,之後關羽爲報不殺之恩,幫助曹操斬顏良殺文丑大敗袁紹,還在華容道救了曹操一命。

所以,

沒有共同目的,強加自己目標於人,雙方就會劍拔弩張;有了共同目的,爲了共同目標努力,對話就會安全舒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