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自近期南亞地區的整體局勢因爲印度與周邊各國關係的持續緊張而變得風雲莫測以來,印度這個原本就在國際軍貿市場上頗負盛名的買家,近段時間以來更是接連拋出了數個軍貿大單,用於從各國大量購入包括戰鬥機、導彈以及坦克在內的各型主戰裝備,總計耗資將近55億美元。

不過,這種在關鍵時刻斥巨資瘋狂擴軍的姿態,雖然給予了印度軍隊一定的底氣,但卻也收到了一部分反對的聲音。像是在印度國內著名的《THE PRINT》新聞網上,就有專家刊文稱,在印度國內的經濟因爲疫情而遭受重創的背景下,將本就稀缺的資金用於對外購置先進武器並非理智之舉。

文章表示,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未來印度的軍費開支極有可能被進一步縮減。但與此同時,很多裝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印度軍隊又面臨着十分巨大的換裝壓力。因此爲了儘可能的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軍費開支的一部分之外,印度政府應該鼓勵印度軍方自籌資金,用於減少對國家財政的依賴。

對此,文章還興致勃勃的舉例稱,印度陸軍的工程部隊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參與到一系列地方以及邊境的基建工程當中。而空軍也能涉足小型民用飛機的維護和修理業務,同時還可以將一些敏感性較低的軍用機場承包給私人航空公司運營,並充分利用起運輸機隊在物流業務分得一杯羹。

至於被視爲吞金巨獸的印度海軍,由於他們在印度各大重要港口如維薩卡帕特南、卡爾瓦爾、孟買以及科欽等地均擁有不少的造船/修理廠。因此印度海軍可以將這些船廠閒置的修理能力利用起來,用於爲本國或國外的民用船舶提供各種維修保養服務,在賺取利潤以供自給的同時減少軍費支出。

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這位印度專家提出的“妙計”,本質上就是爲了減少巨大的財政負擔而允許乃至鼓勵印軍經商。當然,所謂的“妙計”只是在經濟角度闡述了允許印軍參與商業活動的好處,而完全忽視了背後的隱患。有關這一點,想來與印度人有着良好關係的越南軍方應該很有發言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