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語電影很多的朋友還沒有觀看就開始吐槽,雖然華語電影也有大作出現,但前幾年頻繁亮相國際電影節並且摘得獎項的風光已不再,有人覺得電影的好壞取決於票房,也有人覺得電影的口碑纔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拿獎仁者見仁。

但仍然有很多的年輕導演和文藝作品在國外影視界摘得大獎。尤其是當年的好萊塢,更是湧現出了非常多膾炙人口的大片,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演員也想着能夠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畢竟能夠出現在海外大片最終摘得“小金人”是當時很多實力派演員最終的夢想。

出現在好萊塢最早的華人面孔就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憑藉着自己的功夫當年在好萊塢享有名氣。然而當年美國籍的李小龍在好萊塢也是備受歧視,就是因爲自己黃色的皮膚讓導演和製片人減少了他的出鏡。慢慢的李小龍毅然來到香港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從而大獲成功。

同樣是因爲《少林寺》一炮走紅的李連杰也是爲了能在好萊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先是更改了國籍然後開始自己影視作品的拍攝,最早的《致命羅密歐》到後來的《龍之吻》以及最後和成龍合作的《功夫之王》總是感覺李連杰在其中就是跑龍套的,和自己的方世玉系列影片比起來真的是差太多了。

除了李連杰,當年的周潤發也試圖進軍好萊塢,畢竟當年“兩週一成”的名聲非常的響亮。之前出演的《英雄本色》和《阿郎的故事》也都獲得不錯的口碑,然而來到好萊塢周潤發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在這裏大牌雲集根本沒有周潤髮的話語權。

當年大肆渲染的電影《替身殺手》接着周潤發的名氣大肆宣傳“華人在好萊塢的絕對主角”,實際上是非常小成本的電影製作,和在香港的境地完全不一樣。開弓沒有回頭箭,之後拍攝的《再戰英豪》和《安娜與國王》要麼是配角要麼電影不符合口味最終都是慘遭票房失利,直到出演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最終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除了這兩位,現在影帝次數最多的梁朝偉在好萊塢更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漫威電影中出演的反派人物被指有嚴重的RH情節,在大家知道這個消息後不僅是對電影開始抵制,更是讓梁朝偉的人設崩塌,現在我們也很少看到梁朝偉出現在大衆面前了。

有人覺得華人演員出現在好萊塢大片是一種榮耀,也有人覺得一方水土養一方電影人,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