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的文化开发较早

有较丰富的

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资源

解放后

文化事业发展也很快

特别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更为活跃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

旧时真如有哪些文化场所

书场

解放前,书场是镇上主要文化设施,以弹唱评弹为主,书场一般由茶园兼营。

真如茶园

位于北大街,旧名金龙园,王金龙开设。

雀鸣轩

位于南大街,仇湘涛初设,后为仇根泉经营,可容数十人。今为真如浴室。

桃浦文化馆书场

1986年辟,设于桃浦文化馆内。

桃浦文化馆的说书

阅览室

建真堂阅览室

真如青年励志社创建于民国34年(1945)9、10月间。初名真如民众阅览室,位于后山门汇浔米号处。后由甘豫源任主任的沪西教育实验区接办,于香花桥北堍营建平房5间,更名“建真堂”。堂内辟有阅报堂,置报刊杂志10余种。

真如文化馆图书阅览室

1987年辟,面积220平方米,藏书1.3万余册。其中阅览室有座位90个,年均接待读者6万余人次。内有报纸111种,刊物87种,外借室年均接待外借4万余次。

桃浦文化馆阅览室

1989年辟,面积25平方米,藏书6000册,设座位10个。

文化馆

真如文化馆

前身为市民众教育馆真如分馆。解放初,改为沪西群众文化馆,由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领导,暂借原真如中学蔡家宅校舍为馆址。因距镇较远,殊感不便,遂以北大街44号小楼为业余文工团活动地,并接收原建真堂为图书报刊杂志阅览、图片墙报宣传及棋类、丝竹等活动的场所。1952年改名为真如文化馆,1954年改属上海市文化局领导。同年3月,与曹杨文化馆合并,迁今曹杨文化馆址。

1983年3月,迁入真如西村60号,改名真如文化馆,面积300平方米,设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儿童文娱室、电视室、兵乓室、老年之家、录像室。1984年11月,划入普陀区后,由区文化局和镇政府双重领导。

1986年4月在兰溪路240号重建新馆,1987年5月1日建成开放。全楼为四层框架结构,内部装饰华丽新颖。灯光、音响、音调等设施齐全。底楼为小剧场,有座位324只,可放映录像及小型文艺演出,二、三楼为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及图书室、阅览室。四楼为大型舞厅,附设酒吧、咖啡室、排练厅。屋顶为露天小花园,有竹廊、石几、石凳、盆景等。

真如文化馆组织百灵鸟会

桃浦文化馆

位于武威路500号,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1985年10月,由市文化局投资营建,次年11月1日开馆。建有500个座位的剧场及录像放映厅、电子游戏室、棋类室、阅览室、卖品部,1987年又增设书场、溜冰场、弹子房、舞厅等。

影剧院

长征影剧院

位于武威路500号,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1985年10月,由市文化局投资营建,次年11月1日开馆。建有500个座位的剧场及录像放映厅、电子游戏室、棋类室、阅览室、卖品部,1987年又增设书场、溜冰场、弹子房、舞厅等。

有线电视发布站

镇境建有真如和桃浦两个有线电视发布站,站址设于真如、桃浦两文化馆内。镇党委和镇政府设“有线电视管理领导小组”领导。桃浦新村率先组装,于1989年11月10日正式发布,初装仅12户,年底增为500户,1990年底为1600户,1991年达2000户;真如市街于1990年7月1日开始发布,年底为1970户,1991年为3800户,至1992年8月,两站共有8000户。

编辑:杨军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