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爲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7月可謂如火如荼。在高考和中考相繼結束之後,家長和孩子們開始熱切而又焦急地等待考試成績的發佈。

在這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裏,一定有父母和孩子會感覺到焦慮。這種心情是正常的。家長除了接納並認同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可別忘了做必要的心理建設:如何讓孩子積極面對有可能不理想的結果

由此出發,需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是考上好學校嗎?當然不是。

1

考上了好學校,只是在學校教育的評價體系中“掌握知識維度”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

而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綜合作用。這也就決定了,衡量一個孩子教育是否成功,還需要從內在到外在,更豐富、更全面、更系統的全方位評價體系

看看熱播網絡劇《隱祕的角落》裏的朱朝陽,是不是一目瞭然?

在現實生活中,曾經的馬加爵,殺害自己母親的吳謝宇,對女友施以情感控制導致其自殺的牟某。還有考上名校,卻患上了“空心病”的大孩子們。

這些都足以說明:學習成績並不能衡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程度,以及他是否有一個健康的人格;更不能保證他未來回饋給這個社會的一定是貢獻。

2

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是有圍牆的教育。

這也就是說,孩子們在不同程度的監督和管理下,逐步完成了不同階段的學業,最終是進入沒有圍牆的“社會”這所終身大學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大學之外,孩子們不僅要接受老師的管理,還要受到家長的監管。這也就決定了很多孩子的成長是在外力的嚴格約束下完成的。

我所知道的一位浙江某地的高考狀元,就是在母親的嚴格管控之下考入了浙江大學。但因爲沉迷手機遊戲,無法改善,最終而被勒令退學。

儘管,期間媽媽辭了工作到大學陪讀,可她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控制”孩子對電子遊戲的渴望,而於事無補。

在大學中,沉迷網絡遊戲,荒廢學業的成年孩子並不在少數。他們剛剛走出家門,還沒踏入社會就“跌倒”在大學的象牙塔內。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種失敗

3

“未來的社會實踐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這是北大教育學院閻鳳橋院長,也是我特別敬重的老師對我說的話。

是呀,對於一個終究要長大成人,在社會羣體中歷練的孩子,教育的出發點、根本目標和歸宿在哪裏呢?

就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經歷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後走向衰老死亡,完成了人生閉環一樣,教育也同樣存在着一個閉合的圓。

爲了讓一個孩子在未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具備更好的社會實踐能力,我們父母和老師需要在他未成年期做好教育;而他則要通過未來的社會實踐,要去檢驗這些教育質量是否足夠過硬,是否存在重大缺失!

同時,他要通過自身的社會實踐去回饋給社會和他人。而這種回饋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所以,也應該在實踐中接受檢驗。

“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學習成績,而是未來的社會實踐。”

所以,即使孩子們在中考和高考中沒有取得理想的考試結果,也不能說明教育就失敗了,更不能說明孩子們就失敗了

家長們一定不要氣餒,這樣纔會用愛和鼓勵陪伴孩子走出這段“挫折”。

孩子們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去掌控自己命運的轉折點。如果可以從人生的經歷中學會總結,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去面對、迎接這些困難和挑戰,那麼在未來這所社會大學中,仍然可以成就屬於自己美好的人生。

所以,不論何時,家長們都要和孩子們一起加油啊……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現狀,親子關係狀況,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親子關係。歡迎關注明瞭父母課堂並與明錟老師聯繫。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我們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