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市場經歷罕見時期,一批基金公司“乘風破浪”,管理規模大幅增長,排名出現跨越式躍升。

多家權益基金規模增長顯著的基金公司表示,規模增長靠的是穩健持續的投資業績,優秀的投研團隊和對價值投資理念的堅持。當前,權益基金已成爲行業主賽道,未來將繼續多維度發力,做大做強權益基金。

規模跨越式增長

業績持續穩健是根本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行業排名在20~80名之間、年內規模增長超百億且增幅超過40%的基金公司有9家,這些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實現跨越式發展,規模增幅可觀。其中,睿遠、信達澳銀兩家基金公司的非貨基短期理財規模翻倍,權益類基金增長超過百億;泓德基金上半年規模增長約240億元,規模增長64%;創金合信、長城基金規模增長也超過百億,規模增幅都在50%以上,同期權益類基金規模增幅非常顯著。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較好的長期投資業績是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表示,規模和業績往往表現出一定的正相關關係,公司規模可持續增長要靠長期優秀業績來支撐。

睿遠基金旗下只有2只基金。上半年不僅淨值增長帶來規模攀升,投資者的持續申購也爲處於較低金額限購狀態的兩隻產品帶來可觀的新增規模。

信達澳銀基金表示,該公司管理規模的增長主要依靠投資管理能力,以及績優基金所產生的明星效應。特別是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基金,過去4年業績出色,今年上半年規模增長近百億。

長城基金則將規模快速增長歸因爲投研業績的提升、營銷渠道的深耕和公司的精細化管理。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公司旗下多隻產品較好的投資業績促進了產品規模的增長,投研業績與產品規模形成了良性循環。

王德曉強調,長期好的業績需要一支強大的投研團隊遵循正確的投資理念去實現。注重投研團隊和體系建設,強調價值投資理念和基本面研究,使得基金公司的收益來源變得更爲穩定和可靠,這些都會轉化爲客戶的盈利體驗,良好的盈利體驗在公司規模上得到了正反饋,形成良性循環。

去年開始,監管層倡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各家基金公司積極發展權益產品,上半年權益類基金規模激增1萬億。

在規模猛增的基金公司中,權益類基金對規模的貢獻非常突出。上半年,信達澳銀、創金合信、睿遠等基金公司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實現翻倍,泓德、長城基金同期規模增幅也在80%左右,權益類基金顯然成爲公司規模的“中流砥柱”。

除了存量產品規模攀升,不斷出現的權益類爆款基金,讓這些“乘風破浪”的基金公司掀起了不小的浪頭。如創金合信基金,上半年新發7只產品,新增規模43.37億元。

權益基金迎來黃金十年

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17萬億元,上半年增長2.2萬億元;權益基金增長1萬億,在基金新增規模中佔據“半壁江山”。

創金合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黃弢表示,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型基金熱銷,在開放式基金歷史上是第三次出現,前兩次都發生在轟轟烈烈的大牛市背景之下。而今年上半年,市場震盪劇烈,顯然不是牛市的氛圍,但公募基金受到投資者熱捧,爆款不斷出現。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存款大搬家”。“房住不炒”成爲一個長期的政策選項,在低利率、低增長和高負債的全球大環境背景下,A股成爲性價比相對更優的資產類別。對於多數的個人投資者而言,直接投身股市的難度不斷加大,權益類公募基金成爲最佳選擇。“權益型基金將迎來一個可持續十年的黃金髮展期。”

“從科創板推出和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改革等系列舉措來看,資本市場有望成爲中國經濟和社會提質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將承擔起中國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主動投資的重要性將會在資本市場中持續提升。”信達澳銀基金表示,以主動投資能力見長的公募基金公司在未來的十年乃至更長時間裏,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楊晗認爲,近幾年大部分權益類基金都能戰勝市場平均水平,證明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投資者對於公募基金的信任度也在不斷提升。相信未來在監管層和公募基金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權益類基金髮展空間廣闊。

王德曉表示,做大做強權益基金的前提是做好三個方面:一、爲客戶創造好的收益,這是一切的前提;二、以專業的管理來實現好的收益;三、需要有長期的投資理念,不僅基金經理和基金管理公司需要有長期的投資理念,基金持有人也要具有長期投資理念。

長城基金表示,權益基金做大做強的核心在於投研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業績的持續優異,要以業績樹品牌,以品牌促發展,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堅持對投研的重視、對投研人才的重視始終不變,鼓勵投研團隊的精細化管理的改進與創新,讓基金經理們沉下心來自我反省與自我打磨,結合公司夯實的投研基礎不斷鑄造具有個人特色的能力圈。

信達澳銀也表示將爲優秀投研人才創造並提供一個自由、多元、包容的投研文化,讓風格各異的基金經理在這裏發生思想碰撞,建立階梯式投研團隊,做大做強權益類基金業績,持續加強投研團隊硬實力,在業績保證的前提下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