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領館,搞反華聯盟…華盛頓下張牌又是什麼?學者:互關大使館、美臺“建交”等可能性極小)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美關係降到數十年來的低點。在美國以撬開後門的方式,強行接管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館舍後,太平洋的這頭,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的銘牌隨即被摘除,閉館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白宮官員隔海喊話要求中國不要進行“以牙還牙的報復”,但既然這屆美國政府執意要把激化與中國的戰略和意識形態對抗作爲其政治遺產,中國恐怕只能奉陪到底。失控的疫情、危急的選情,使得麥卡錫主義順利在美國借屍還魂。而令媒體最焦慮的問題莫過於,對華政策愈來愈歇斯底里的華盛頓,下一張牌又會是什麼——把中國在美國的5個領館都關完?突襲南海島礁?訪問臺灣甚至跟臺灣“建交”?“不要盲目誇大中美關係短期內完全失控的風險”,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於一些媒體的極端預測,我們一方面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不需要過度憂慮和緊張。目前來看,至少美國國務卿在全球尋覓組織反華同盟的工作並不順利,其“挑釁和粗魯的言論”遭到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的抨擊。

成都領館搬出兩個集裝箱

26日晚10時左右,《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5輛重型卡車陸續駛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有大木箱被吊裝在重型卡車上,還有兩輛卡車分別裝載兩個集裝箱駛出領館。從白天到夜晚,多輛貨車和大旅行車在領館進出。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外交官最終離開的時間。據法新社報道,25日清晨清潔工從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運出至少10個黑色大垃圾袋,裏面似乎裝有碎紙片。當天,掛在領館正面的美國國徽已被取下,有外籍人員攜帶行李出入領館。

當地時間24日下午4時,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降下了中國國旗、卸下了中國國徽,鎖上了總領館大門。其後,美國聯邦和地方執法人員乘坐數輛越野車、卡車和麪包車進入領館。據《休斯敦紀事報》報道,當天下午4時40分左右,他們撬開總領館的後門進入其中,早些時候他們還曾試圖從其他三個入口進入,但都沒有成功。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發推特稱,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房屋是中國政府的財產,美方的闖入行爲“和入室行竊沒有什麼不同”。

“休斯敦成了替罪羊”,休斯敦市議會前議員戈登25日對美國ABC新聞說,他擔心中國和休斯敦之間幾十年的經濟和商業關係會毀於一旦,“一旦關係破裂了將如何重建?中國對休斯敦和得克薩斯州來說,都是一個多麼緊密的貿易伙伴!”

《紐約時報》25日評論說,美國和中國正在一步步、以牙還牙地瓦解幾十年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交往,爲雙方最強硬聲音的對抗搭建舞臺。隨着大選臨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民調中嚴重落後,他的國安官員近幾周加強了對中國的攻擊,目標是中國官員和企業高管。據知情人士透露,儘管這一戰略強化的是競選信息,但一些美國官員也在試圖促成“不可逆轉的變化”。這種綜合效應可能會成爲特朗普“最重要的外交政策遺產”,儘管這並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鞏固一種根本的戰略和意識形態對抗。

“先生,你還有沒有廉恥之心?”

針對蓬佩奧呼籲建立一個“新的民主聯盟”來對抗中國,據俄新社25日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將蓬佩奧關於可能拉莫斯科加入反華行動的聲明看作是破壞俄中關係的“幼稚企圖”,“俄羅斯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扎哈羅娃對蓬佩奧的挑釁口吻表示震驚,稱這種針對中國、中國政治體制和領導人的粗魯言論已經成爲美國外交辭令的習慣。

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專家瓦西里耶夫表示,美國建立反華聯盟的想法註定失敗,因爲許多國家在各個領域加強與中國的緊密合作。英國《衛報》25日評論稱,特朗普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明顯失敗,表現爲美國成爲這次疫情最大的持續暴發國,美國人因此被全球大多數國家禁止入境,這使得美國外交官在哄騙其他國家政府加入反華統一戰線的時候也變得格外困難和沒有說服力,後者通常只能報以痛苦的微笑。

“在新冠肺炎危機中,各國希望世界經濟早日復甦,而不是又多一個危機”。德國新聞電視臺26日指出,蓬佩奧希望結盟對抗中國,但是,特朗普政府過去幾年並沒有幫助加強國際聯盟,相反退出了一系列國際組織,與歐洲和韓日爭利,令盟友覺得美國不可靠。

而蓬佩奧上週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的所謂“新鐵幕演說”,更招致一片批評聲。“在公開脅迫美國的親信和遊說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中國的同時,特朗普的兇悍高級外交官蓬佩奧剛剛進行了一場充滿瘋狂咆哮的演講,其無知和恐華情緒已經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香港《南華早報》26日報道稱,蓬佩奧演講中竟稱“自由國家重振了中國失敗的經濟,而北京卻反咬餵食給他的國際之手”,對這種胡言亂語之人,應該送出波士頓著名律師韋爾奇當年質問麥卡錫的那句話:“先生,你還有沒有廉恥之心?難道你連一點起碼的良知也沒有保留下來嗎?”

華盛頓下一張牌會是什麼

“華盛頓下一張牌會是什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對新加坡《聯合早報》說,接下來特朗普政府會從多方面向中國施壓,包括借香港和新疆問題進行法律制裁、指控中國對美進行滲透和竊取情報、在南海挑起軍事衝突,或要求德國和法國政府緊跟美國步伐,封堵華爲等中國科技企業。還有媒體甚至認爲,在避免和中國直接武力衝突的前提下,特朗普在大選前還有兩張牌可向中國打出,一是和臺灣“建交”,二是突襲中國的南海島礁。有人在《今日美國報》撰文稱,爲給中國發信號,特朗普“應該訪問臺灣”。文章稱自1960年以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訪問過臺灣,因爲美國官員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如果特朗普去不了,派副總統彭斯去也可以”。

“即便中美關係再惡化,但像兩國互關大使館、美國與臺灣‘建交’或者偷襲中國南海島礁的可能性還是極小的。”朱鋒對《環球時報》說,與臺灣“建交”或者偷襲中國南海島礁就是赤裸裸地對華宣戰,美國這麼做,對它自己有什麼好處? 他說,對於中美關係,他還是有兩個基本判斷。第一,美國主動挑起戰爭可能性不大,那幫政治狂人也不能一點底線都沒有,最終要承擔的後果可能包括把美國整個國家都賠進去。第二,美國的西方盟友有多少會支持這種猖狂的反華舉動呢?“沒有國家希望世界被中美對抗所綁架”。

中美“脫鉤”將是有限的

儘管一些美國政客拼命煽動反華情緒,但其實很多美國民衆早已反感了這種政治操作。據香港《南華早報》25日報道,華盛頓確認已暫停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富布賴特項目,這是美國於1946年建立的政府間層次最高的國際交流項目,而中國是首個參與該項目的國家。一份由富布賴特項目成員和校友組織的請願書上,已逾1500人簽名,他們表示,中止這一項目的決定真是“極其短視”,“正是由於當今美中關係狀況,才更需要、而非更不需要富布賴特的工作。”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評論稱,蓬佩奧、納瓦羅等人熱心於中美“脫鉤”,這必然會帶來巨大的經濟代價。對於美國普通消費者來說,“脫鉤”意味着廉價的中國製造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對美國企業來說,“脫鉤”意味着要支付企業搬遷的鉅額成本,以及失去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德國《焦點》週刊26日稱,中美急需坐到桌邊談判。有消息說,中美將於8月就第二階段經貿協議進行磋商,這或許是一個轉折點。但《南華早報》引用一位中國政府顧問的話說,鑑於兩國關係的糟糕現狀,新一輪貿易談判不太可能舉行。但他透露,中國負責經濟和貿易事務的相關部門於7月23日舉行會議,討論了一系列相關問題,包括如何增加進口。

《紐約時報》25日引用康奈爾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白潔曦的話稱,“北京並不想和美國全面開戰,但至少中國政府會報復,向世界——以及未來可能的拜登政府——展示中國不會被嚇倒或任意擺佈”。報道稱,考慮到兩國經濟的規模和相互交融,兩國關係“脫鉤”將是有限的,在美國政壇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大亨和企業高管,將繼續推動一種更爲溫和的對華方式,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教育方面正在取得巨大進步,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公民將希望分享這些進步。報道還說,即便在“新鐵幕演說”中,蓬佩奧也承認,“中國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全球經濟”。

林啓輝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林啓輝_NB13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