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說| 賬上資金成謎,巨力索具大玩財務平衡術

記者 | 陶知閒

編輯 | 陳菲遐

比起經營業績,巨力索具(002342.SZ)更爲人所熟知的是其控股股東之一的楊子和黃聖依。天眼查顯示,楊子目前有巨力集團17%股權,間接持有巨力索具3.405%的股權。

和楊子、黃聖依夫婦的高調不同,近幾年巨力索具在經營上很是低調。截至7月24日收盤,公司股價爲3.26元/股,對應市值僅爲31億元,處於歷史低點。

經營不善,賬務成謎,巨力索具正遠離舞臺中心。

賬上資金成謎

巨力索具主營業務爲索具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索具生產基地。公司產品包括合成纖維吊裝帶索具、鋼絲繩、鏈條索具等。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66億元,同比增長16.66%;歸屬淨利潤0.18億元,同比增長2.30%。

表面上看,巨力索具近幾年的經營狀況較爲穩定。近5年來,除了2017年虧損1716萬外,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在盈利2000萬元左右。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但實際上,巨力索具“穩健”盈利背後隱藏着一個危險事實。這家年年盈利的公司財務費用畸高,利息收入卻幾乎爲0。這表明,公司賬面現金真實性至少存在疑問。

數據顯示,2019年巨力索具貨幣資金爲4.87億元,利息收入僅爲0.03億元,對應利率僅爲0.54%,顯著低於公開市場正常利率。一般而言,公司利息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銀行存款利息和委託貸款利息。前者利率較低,賬面貨幣資金大部分爲活期存款或七天通知存款;後者利率較高,系公司在合作項目上按照合作協議約定進行收取。無論如何,巨力索具的利息收入都顯著低於市場利率。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值得一提的是,巨力索具賬面“躺着”大量現金卻並未選擇購買理財產品以保值增值。根據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爲0。巨力索具如此“闊綽”的行爲,在上市公司中並不多見。

巨力索具財務費用的不合理加深了外界對其賬上現金真實性的疑慮。

2019年公司貨幣資金爲4.87億元,賬面上有大量現金的巨力索具,同期財務費用爲6160萬元,其中利息費用高達4486萬元,是同期歸屬淨利潤的246.08%。換而言之,公司一年的利息費用遠遠大於兩年的歸屬淨利潤。2020年一季度,公司再次新增2000萬元短期借款,而同期公司賬上現金高達4.82億元。

今年5月,巨力索具內部審計負責人在完成公司2019年年報及2020年一季報審計後,已辭職離開公司。在此之前的2019年11月,公司變更2019年度審計機構,將原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爲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半年內,公司內外審計崗位全部換人,巨力索具的審計“難度”可想而知。

防止帶帽的平衡術

爲了避免因連續兩年虧損而被帶帽,巨力索具在財報數據上也費盡心思。

巨力索具的存貨跌價準備顯得較爲“隨意”。2016年至2018年,公司存貨呈現增長態勢,由2016年的5.86億元,增長46.08%至2018的8.56億元。令人不解的是,公司的存貨跌價準備同期由432萬元下降至220萬元。而2019年公司存貨下滑11.21%至7.6億元。作爲對應,本應隨存貨下滑的存貨跌價準備反而上升至546萬元。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巨力索具“隨意”的存貨跌價準備背後是計提不充分。按照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應當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將兩者差額部分計入存貨跌價準備。其中可變現淨值,是指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巨力索具的生產模式爲訂單式生產,客戶訂單多爲異型非標產品,一旦產品積壓或者出現退貨情況,其變現能力很低,因此出現存貨減值的風險很大。和公司主營業務近似的貴繩股份(600992.SH)2019年存貨跌價準備比例爲28.17%,而巨力索具僅爲0.72%。

此外,巨力索具2019年存貨週轉率僅爲1.92次,相較貴繩股份5.04次,差距較大。存貨週轉率越慢,意味着減值風險越高,理應計提更高比例的存貨才顯得合理。從這個角度看,巨力索具的計提顯然更不合理。

巨力索具不合理的計提恐怕與其業績壓力有關。2017年公司淨利潤虧損1716萬元,一旦2018年計提比例提升2.5個百分點,公司便會因連續兩年虧損而帶帽。因此公司2018年在存貨明顯增長情況下,存貨跌價準備卻保持不變。隨後的2019年,公司在存貨下滑的情況下,其存貨跌價準備又“逆勢”上揚。

通過少提存貨跌價準備比例只能瞞得了一時。未來隨着存貨持續保持高位,巨力索具的存貨危機遲早會爆發。

爲了防止帶帽,巨力索具在壞賬損失科目中,也用起了“平衡術”。2018年,公司在擁有8.01億元經營性應收款項的情況下,僅計提65萬元壞賬損失,佔比僅爲0.08%;而在2018年實現會計盈利後,便於2019年將壞賬損失“提升”至1406萬元。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巨力索具“平衡”壞賬損失背後,還做了應收賬款的“再平衡”。公司的經營性應收款項和和營收變動呈現背離狀態。一般而言,經營性應收款項會隨着營收的增長而增長,兩者呈現正向關係。近幾年,巨力索具主營業務發展較爲穩定,並沒有大的變動。然而2018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9.01%,與此同時其經營性營收款項卻同比下滑9.15%;而到了2019年,公司經營性營收款項增幅卻又迴歸正軌。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巨力索具的種種財務疑團恐怕早就被明眼人看在眼裏。公司最新財報顯示,其前十大股東除了2015年進入的匯金外,其他幾乎全部爲實際控制人關聯方或個人,並未出現機構的身影。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