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筆下的人物深入人心,難以忘懷?

美國作家克萊頓·巴博的建議是:“留心疣。”

這個“疣”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一人物磨坊主的標誌,書中,作者喬叟描寫那個磨坊主:“疣上長着一撮紅毛,活像母豬耳上的鬃毛。”因爲這一點,磨坊主在作者介紹的一整隊的朝聖者中獨具特色。

克萊頓·巴博如此強調“疣”的價值,是提醒寫作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只有寫出他的特點,才能讓他活在讀者心中。

和克萊頓·巴博推崇的“疣”相別,曹雪芹描寫人物的模式更爲高明,我稱這種模式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紅樓夢》第六回,通過劉姥姥的眼睛寫王熙鳳的這部分文字,絕對是人物寫作的教科書。

1.未見其人,先聞其事

劉姥姥還沒有見到王熙鳳,周瑞家的就講述了王熙鳳的傳奇故事,“這位鳳姑娘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呢……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回來你見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嚴些個”。

從賈瑞家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王熙鳳在榮國府的地位、個性特點。王熙鳳沒有讀過書,大字識字,但並不妨礙她管理榮國府。她處事利落、爲人精明,聽着下人報賬目就能發現毛病,管理嚴格,大家從內心來說是怕他的,否則,榮國府那麼大家業,僕役們順手拿點,也能把府邸給掏空了。

2.描寫家中環境,展現主人情趣

周瑞家的帶着劉姥姥在堂屋等王熙鳳。劉姥姥一進屋,只感覺香氣撲鼻,飄飄然如在雲端,滿屋子都是“耀眼爭光”的,讓人頭暈目眩。這一段僅僅是寫家中陳設、環境麼?

曹雪芹是藉此展現房間主人的審美情趣。還記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王熙鳳鳳冠霞帔,如神仙妃子般的出場吧。王熙鳳就喜歡熱烈的味道、色彩,家裏佈置類似西方的巴洛克風格,繁複、奢華。

3.誤認她人,更顯主人身份

在王熙鳳出場之前,曹雪芹鋪陳了其他人物,最有特色的是平兒的出現。劉姥姥見到平兒,誤認爲是王熙鳳了,要不是賈瑞家的稱了聲姑娘,劉姥姥都要行拜見禮了。王熙鳳的一個丫頭都是“遍身綾羅,插金戴銀,花容月貌”,主人的品味可想而知。

4.先聲奪人,氣場強大

王熙鳳出場總是先聲奪人。黛玉第一次進入賈府,先聽到王熙鳳的特色笑聲。劉姥姥這次將要見到王熙鳳的時候,也是聲音先到。這個場景中的聲音分了幾個層次,首先是鐘聲,可見王熙鳳時間觀念強、作息有規律。然後是丫頭們齊亂跑,說:“奶奶下來了。”接下來,又是招牌笑聲,還有衣裙窸窣生。

這個場面讓我們聯想到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總編米蘭達第一次出場的陣勢。辦公間裏,大家飛快地整理凌亂的桌面,踢掉平底鞋換上高跟鞋,打開電腦正襟危坐,剛纔的散漫、笑語像是突然被什麼魔法吸走了,只留下一片寂靜。這時,米蘭達走出私家車,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板上,發出響亮的咔噠聲。這種威嚴和氣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5.正面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

王熙鳳終於現身了,曹雪芹如此描寫:“鳳姐兒家常帶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圍着攢珠勒子,穿着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

鳳姐是典型的“不管對不對,只選貴的穿”,皮草名貴自是不用多說。關於“刻絲”,有必要替鳳姐做下廣告。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被譽爲“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

按慣例,家中有客人來了,主人會迎候,鳳姐並不,甚至連頭都沒有抬,劉姥姥眼見的“粉光脂豔”,可能只是看到了鳳姐的額頭或者側臉而已,還未能看到眉眼,無法描述鳳姐的面容。

客人面前候着,王熙鳳“端端正正坐在那裏,手內拿着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高貴倨傲的形象躍然紙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