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踩着夏天的尾巴,大熱音樂類節目《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開播,雖然馬上就要進入秋天了,但大家對節目的期待並未有絲毫減弱,節目一開播便衝上了綜藝熱度榜榜首。

本季節目較上一季在規則上顯得更加殘酷,33支樂隊被分爲3組,每組只有6個晉級名,這也意味着首輪表演結束就將有接近半數的樂隊被淘汰。

不過,衆所周知,《樂隊的夏天》是一個享受音樂的舞臺,參賽樂隊大多都把比賽結果棄之腦後,怎樣展示自己的音樂纔是關鍵。

相應的,樂迷們也是如此,大家期待的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樂隊登臺表演,讓更多的人關注並喜歡他們,同時也期待看到更多有趣的、獨特的樂隊。《樂隊的夏天》也正是因爲這種獨特的氛圍和魅力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衆。

但是比賽終歸會有勝負,前兩期節目結束後,有5支樂隊被淘汰,分別是讓人可惜的新生樂隊傻子與白癡、老牌民謠組合水木年華、"道上靚仔"五條人、Funk樂隊號外、朋克樂隊Summer Sunshine。

其中,以一首《阿珍愛上了阿強》成功破圈的五條人承包了首期的所有笑點,臨時改歌讓燈光、攝影瞬間亂了陣腳,無字幕方言歌曲更是直接導致樂隊被淘汰。

但主唱"農村拓哉""郭富縣城"仁科卻看得很開,一個勁地安慰導演:"我只擔心你被炒魷魚""你會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有需要給我打電話,如果還有用的話"......後續採訪部分更是獲得了全場樂隊和觀衆的喜愛。

相對於五條人因任性被淘汰,水木年華的淘汰則顯得更讓人唏噓。"專業樂評人"的評價則顯得有些過分。

這個出道19年、見證了許多人青春的老牌民謠組合,以一首《青春再見》爲登場曲目,也因歌頌青春而被"專業樂評人"找到了吐槽的把柄:

"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唱着青春再見,不明白他們爲什麼來到這個舞臺"一個插兜"青年"說道。

"我作爲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他們這種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動不了我",一個身材"寬厚"的"青年"如此說道。

這樣充滿個人偏見色彩的評論確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也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討論,爲節目增添了許多熱度。

這不禁讓人猜測水木年華是不是拿了上一季鹿先森樂隊的劇本。照理來說,專業樂迷擁有一票相當於兩票的權利,在評論的時候就應該拿出專業的水平,就樂隊表演、歌曲製作等方面作出分析。

但從兩人的發言來看,"年齡""油膩"等字眼則成了評判的標準,關於歌曲的音樂性卻鮮有提及,僅僅以一句"沒有新意"一筆帶過,讓"專業樂迷"的"專業"水準盡收眼底,顯得相當不專業。

這反而讓人對丁太升的"惡言惡語"產生了一些原諒,畢竟雖然他在評論時也常常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但卻能在音樂專業性上面說出許多門道。

回到水木年華被淘汰這件事情的核心問題上,即民謠在音樂圈的地位。按照公認的音樂圈鄙視鏈:古典看不上爵士、爵士看不上搖滾、搖滾看不上流行、流行又看不上說唱......

作爲流行音樂裏的一部分,民謠似乎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一直反抗流行但又一直在流行範疇裏。

而且因爲其通俗易懂的詞曲,特別能夠引人共鳴,從而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情感日記裏的一部分。

以網易雲音樂這個音樂平臺爲例,你總能在民謠歌曲評論裏看到許多人藉此抒發自己關於生活、孤獨、青春、愛情相關的感悟,歌曲評論區似乎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情感宣泄地。

正因如此,這類歌曲又被許多人批評爲庸俗、矯情、矯揉造作,並加以鄙視。這樣直白表達憂鬱、困惑、掙扎的民謠成了許多人眼裏"low"的代名詞,即使他們自己偶爾也會聽。

如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年輕人都在爲不平庸和展現個性而奮鬥,這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你與周圍人談論喜歡的音樂人時,似乎不列舉一兩個小衆音樂人似乎就上不得檯面。

但其實在這個過程裏,大家都一頭扎進"小衆"的小河裏一頓猛造,等到"小衆"變爲"流行"之後,又開始紛紛尋找下一個"小衆"。至於對"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到底爲什麼聽音樂"這些問題,大家倒並不在意,只是被動地、一致地追求"與衆不同"而已。

最後,我只想說,四十多歲的大叔在舞臺上吶喊着"青春再見"真的很酷!

相關文章